“粪斗”在农村一线的科研工作者
【个人简介】
张克强,男,1968年生,湖北武穴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博士/研究员,博导,农业科学养殖业污染防治创新团队首席,农业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野外观测实验站站长。天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农业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人选(第一层次、2011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获得者(2012年)、天津市农业系统先进共产党员(2011-2013年)、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015)及天津市劳模(2015)等荣誉称号、天津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创新型人才团队首席(2015)。
目前,主持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中欧政策对话支持项目(PDSF)一期、二期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课题。近5年来,年度考核连续优秀,工作业绩突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osphere》、《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Agriculture & Environment》、《Desalinat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农业工程学报》和《中国环境科学》等期刊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的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科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着作2部,参编5部,国家和地方标准2项(已颁布),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2015年,距离张克强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这25年,见证了他从独自艰苦打拼到带领团队奋斗,见证了他从一个行业内默默无闻的小兵成长为一员农业环保行业的大将,也见证了他满头黑发一点点附上霜雪。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他有过迷茫,面对科研热情被现实打击的艰难,经历过“吃上顿没下顿”的科研困境,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脚踏实地,奋斗在科研一线。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这句话是张克强经常对团队人员讲的。多年的一线工作让他认识到,农业环境保护上到农村生活,下至农业生产,最关键的两点,一是实用性,二是服务推广性。农民兄弟相对其他行业的人员较为弱势,讲大道理、摆知识分子架子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彼此的关系越来越远。只有真正让农民感觉到你的诚意,享受到科研带来的成果,才能让农民兄弟认可你,接近你。多年来,张克强与他的队员和学生们一方面开展相关处理技术研究,另一方面深入一线基层,走到农民家里去,走到企业中去,利用科研为百姓服务。
天津市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优质种猪扩繁、特色生猪养殖,名优淡水鱼虾养殖的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早在2008年,张克强就带领他的团队驻扎在场内,从舍区污水管道改造到沼气工程建设再到温室大棚种植,一步步引导企业跳出传统养殖模式,开展种养一体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在引导企业的同时,张克强的团队也在场内开展接地气、讲效益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尤其是种植养殖业接口技术,实现养殖场废弃物循环安全利用,转变人们传统印象中猪场污水横溢、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的印象。现在的养殖场不仅是一个养殖基地,同时也是观光、展示、旅游的好地方。
公司的王经理欣喜的说道:“原本以为粪污处理工程都是赔本的事情,谁也没想到能带来实惠!我们欢迎这样的科研学者!”在张克强的推动下,在天津市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科研试验基地,不但引起了天津市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天津卫视进行多次宣传,其他有远见的企业主也纷纷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努力走向生态养殖的发展道路。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北京通州、辽宁清源、河南安阳、河北徐水、安徽巢湖、江苏丹阳和云南大理等10多个县市。张克强总说:“让农民和企业家真正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福利,要深入基层,工作在一线,而不能让这些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和书本上。”
2013年,天津市实施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即“四清一绿”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为配合该行动的具体工作,针对天津市718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张克强带领团队承担了天津市2014年和2015年近300家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规划。从建设规范、环境良好的大型养殖企业,到气味较重、地方偏远的小村小户,从数九寒冬到三伏酷暑,只要养殖业有需要,他就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一家一户的调研,在正常人听了都觉得恶心的养殖粪污汇集地一待就是一整天,为天津市的众多规模化养殖场开展“一场一策”的落地设计。
多年的一线工作让他的研究更加切合实际。张克强常说:“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和污水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好好规划,妥善利用,不但环境优美,农民自己也会得到实惠。”在研究了诸多处理方法后,他改善了传统的处理概念,坚定了以粪污处理和农牧结合高值利用为核心的科研方向,“农业的污染和工业不一样。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或者简单的处理,这些暂时的粪便污水污染就会变成肥料和肥水,在大田种植、大棚蔬菜上发挥重大作用。一味的以工业方法来要求农业,只会让养殖业主、农民兄弟为难,让农业的发展停滞。”
正因为这样身处一线、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天津市畜牧局等主管部门和养殖企业对张克强的工作评价很高,天津嘉立荷集团(奶牛养殖企业)还专门向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交了感谢信。
对于农业科研,从一线人员中出身的张克强感触颇深:“农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农业的研究也与一般性科研有区别。农业的研究应该是长期性、基层性的,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猪场牛场里,一方面可以稳定物料的性质,现取现用,更有代表性,一方面能与农民深入交流,了解农民真正的需求。而农业的科研项目也应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养殖业粪污转化为肥料对土壤、作物的影响,是按照作物的生长周期来研究的,而有机肥料对土壤的改良更是长久而缓慢的。如果仅仅研究两年三年,不但数据形不成数据链,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入性也会受到影响。”
“奋斗,粪斗,就是与粪污作斗争。”张克强如此调侃他的科研方向。这样的话简单朴实,但却凝结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与汗水。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态度,严谨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支撑他科学研究、领域创新的基石,而让农村环境改善、农民得到实惠则是鞭策他不断前进的最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