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鸟慢慢飞 创新梦想勇于追
【个人简介】
李中阳,男,1980年10月出生,2010年获农业科学研究生院农学博士学位,副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创新团队科研业务骨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农业科学创新工程协同创新项目等7项。近期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农业工程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SCI、E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担任多个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青年科技标兵”、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毕业生”、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李中阳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大学到硕士、博士研究生一直到现在,他的学习、工作都是围绕农业。高考报志愿选学校和专业时,在农村土生土长并深知农民辛苦的父母曾再三反对他学农,觉得儿子学习农业会让他们在村里抬不起头,但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为我国农业发展作贡献的学习、工作之路。
学而思,思而进,勇于创新
李中阳出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他的成长过程见证了我国农村、农业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环境的恶化给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他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该方向研究人员的艰巨责任。从2010年起,在没有相关项目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由灌溉所自筹资金,围绕再生水农业资源化技术开展了自选课题研究,针对大田作物劣质水灌溉试验、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揭示了非常规水资源灌溉下养分及污染物在作物、土壤中迁移、分布和积累规律,探明了非常规水灌溉对植物吸收污染物的影响及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明确了非常规水灌溉对植物生理响应过程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机理,从理论上阐明了施肥对非常规水灌溉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调控机制,为农业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进而拓展了非常规水资源农业安全利用技术的应用范围。
做事先做人,科研勤为先
李中阳对第一次见导师徐明岗研究员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徐老师把刚进入团队的研究生召集到一个会议室,不谈科研,不谈论文,而是从做人、做事的“大”字谈起。他说,“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大度,处理各种关系要大义,利益分配要大方,个人利害问题要大咧,一句话,要做大人大家,而不做小人小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李中阳始终铭记导师的教诲,困难面前迎头而上,面对吃苦耐劳的事情争先恐后,荣誉、奖励面前不争不抢。就这样,他培养了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十多年的科研工作,李中阳觉得,科研尤其是农业科研,光有热情、激情还远远不够,勤奋才是做好科研工作的第一要素,勤能补拙,勤奋才能出科研成果。他相信只要拿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拼搏精神来,一定能为我国水、土环境的改善作出一定的贡献。大多数人都开始进入梦乡时,他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即便周末和节假日也是如此,孜孜不倦地查资料看文献或整理数据。农村出身的他从来不怕吃苦耐劳,只要时间允许,他往往亲自下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田间地头布置实验、采取样品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012年在十三五“863”项目执行期间,针对污灌农田的污染状况开展调研过程中,李中阳冒着三伏天酷暑,深入豫北地区一人多高的玉米田间,在青纱帐中取土样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当时脖子上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了一口,至今疤痕仍在。在积极探索相关研究时,李中阳还勤于、敢于把研究成果及时整理出来,参加学术会议以学术报告的方式和同行进行交流。他常对研究生和新入职的同事说,要勇于在学术会议上发声,甚至大声嚷嚷,不要害怕被批评,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每次的批评,都是自己获得进步的一次机会。2009年在江苏无锡参加“CCC(China-Canada-California)能源与环境论坛”时,在知道自己英语口语一般的情况下还是提交了会议报告,虽然报告的效果一般,但锻炼自己的同时,还为后来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只是我们团队的一个小小鸟,我们团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小小鸟,所有的进步和成绩都是我们这些小小鸟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所获得的”,李中阳如此强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很多像我这样小小鸟的创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