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基层服务一线 力保粮油质量安全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12-16
【个人简介】
张奇,男,1975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共党员,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质量安全创新团队科研骨干,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2007年从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到油料所工作以来,已先后发表论文共54篇,出版英文着作1部。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作者国际索引(H-index)值达14。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已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研制国家农业行业标准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
作为一名“70”后科研人员,张奇已成为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科研战线的佼佼者。他和他所在的团队,以实验室为主战场,奋斗在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科研一线,为提高我国粮油质量安全水平,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攻克难关
2011年我国长江流域因气候原因,小麦受镰刀菌毒素污染十分严重,农业部决定对主产区的小麦开展镰刀菌毒素污染调查。受农业部有关部门委托,张奇所在团队参加了调查。当时,调查检测中必须用到的免疫亲和柱产品全部依赖进口。
张奇知道这个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为,他和团队一起研发的黄曲霉毒素免疫检测技术,已经跃居国际领先水平,“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为什么还要受制于国外?这是我们该汗颜的”。他的想法得到了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培武的大力支持。镰刀菌毒素等真菌毒素的免疫试剂研制工作很快启动。
在团队首席李培武的主持下,他和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不到两年时间,不仅成功研制出每种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产品,还率先实现了多种真菌毒素同步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形成了以黄曲霉毒素为首的系列霉菌毒素现场检测技术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科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自主研制的免疫试剂和现场检测技术产品已经跨出国门,远销美国、德国、印度、巴基斯坦等海外国家。
为提高基层人员水平贴心指导
为促进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生产、贸易一线的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水平,张奇和团队要经常为基层一线检测人员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张奇十分重视培训的效果。一次培训前,张奇得知参加培训的50多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乳品等企业的基层一线检测人员,他们平时多按照产品说明书开展检测,对于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了解甚少。如果将以往的培训内容直接拿来使用,适用性不强。
了解情况后,张奇连夜将事先准备的幻灯片讲稿进行大幅修改,将原理部分通俗化,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直工作到凌晨5点多钟。值得欣慰的是,第二天他的培训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学员表示这场培训讲座对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为帮助年轻人才成长甘为人梯
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与研究生交流遇到的问题,引导研究生构思与修改论文,这些都是非常细致和耗时的工作。为了完成工作,张奇往往需要占用休息时间来完成,晚上也经常工作到11点以后,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他偶尔也会得到妻子的抱怨,“家只是他的宿舍”“不打电话就不知道回家吃晚饭”。
作为实验室副主任,张奇特别注重推动年轻科研人员的发展,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为了拓展新的研究方面,他将食用植物油保真与掺伪研究、免疫快速检测研究等项目的接力棒传给了其他的年轻博士。在项目的培养下,团队其他年轻博士也作出了可喜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