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的农机精英团队
文章来源: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6-03
【团队简介】
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是首批进入农业科学科技创新工程的团队之一,团队现有成员22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5岁以下青年比例达70%,是一支老、中、青梯队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长期以花生、薯类等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研发出花生、甘薯、甜菜、大蒜等土下果实10多种机械化收获装备,已在生产中获得良好应用。先后申获国家发明专利41件,SCI、EI收录论文40篇,“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等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团队首席专家胡志超博士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创新收获机械化专业组组长,先后荣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突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潜心钻研,助力农机,上下求索,精益求精。这就是农业科学“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的真实写照。这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精英团队一直扎根农机,情系三农。在团队首席胡志超研究员的带领下,这不仅仅是一支奋发向上的科研团队,更像是一个崇德向善的大家庭。团队成员目标一致、团结协作、挥洒青春、播种希望,在刻苦钻研中让梦想照进现实,在自主创新中让成果造福千万农民!
团队首席专家胡志超研究员此前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先后主持948引进、国家科技攻关等多项“农产品加工”领域项目,完成了多条种子加工流水线的设计建造交钥匙工程,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此领域先后获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拓展到“土下果实生产机械化”领域后,在早年农机形势整体不景气、经费少的落后条件下,十余年扎根花生等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的研究,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4HLB-2型挖拔组合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4H-1500型和4H-800型花生分段收获机、4HZB-2型半喂入花生摘果机,填补国内花生收获装备空白。产品成为花生收获机市场主体和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逾30%,并实现出口,使同期我国花生机收水平从2009年18.02%提升至2013年的29.67%。成果解决了国内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引领我国花生收获技术革新和跨越发展,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成为中华农业科技奖设立以来首次获得一等奖的农机装备研发类项目。
胡志超研究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待人诚实、做事踏实、认真负责、讲究信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坚持苦在之先、干在之前、以身作则;在完成国家项目和对外协作研发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高质量完成好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他注重老中青优势互补、互动互进,提高学历与提高能力并举,为大家创造各种学习、实践、交流和研讨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大家的学识和技能,逐渐地造就了一支凝聚力强、创新优势显着、能打硬仗的创新团队。所带领团队先后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并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正是有这样的领军人,才能带领着团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
取得如此重大成果,固然离不开工作多年、设计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做坚强的后盾,但更令人振奋的是担任主要设计任务的却是加入团队不到五年的年轻人。胡志超研究员深知项目的难度和重要性,但当年轻人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提出承担设计的总任务时,他非常欣慰,果断放心地交给他们。年轻人中既有新婚燕尔,也有初为人父,但他们都从大局出发,舍小家忘我工作,连续几个月定案、设计、试制、试验、改进,平均每天加班到12点,设计过程中,既虚心向前辈请教,又勇于向理论权威挑战;试制工程中,与一线工人一起摸爬滚打;田间试验时,果断决策、排除故障、优化结构。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青年人才勇于担当,骨干前辈悉心栽培。正是这样一支优势互补、团结互助的团队,才能在农机装备研发领域取得一个个新的重大突破,才能不断提升和巩固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领域的优势地位!
团队成员以花生联合收获机为共用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成功研发出4DLB-2型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这款机具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大蒜主产区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创新研发出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4JHSM–80和90型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4GS-1500型甘薯收获机等甘薯收获设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并已在农机骨干企业获得产业转化和应用;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再创新研制,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菜联合收获机,为提升我国甜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成果和荣誉的取得,是国家对“三农”工作和农机科研的高度重视,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这支扎根农机的精英团队,在科学研究的大道上,必将珍惜荣誉、持之以恒、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在农机科研事业上不断奋斗、勇攀高峰!
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是首批进入农业科学科技创新工程的团队之一,团队现有成员22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5岁以下青年比例达70%,是一支老、中、青梯队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长期以花生、薯类等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研发出花生、甘薯、甜菜、大蒜等土下果实10多种机械化收获装备,已在生产中获得良好应用。先后申获国家发明专利41件,SCI、EI收录论文40篇,“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等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团队首席专家胡志超博士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创新收获机械化专业组组长,先后荣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突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潜心钻研,助力农机,上下求索,精益求精。这就是农业科学“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的真实写照。这支人才济济、硕果累累的精英团队一直扎根农机,情系三农。在团队首席胡志超研究员的带领下,这不仅仅是一支奋发向上的科研团队,更像是一个崇德向善的大家庭。团队成员目标一致、团结协作、挥洒青春、播种希望,在刻苦钻研中让梦想照进现实,在自主创新中让成果造福千万农民!
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团队
花生作为土下果实作物之一,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优势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00多万亩,花生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必须实现机械化,但实现机械化难度很大的产业。收获作为花生的主要生产环节,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国内机械化收获技术基础薄弱、可借鉴先进技术少、发展缓慢,为攻克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难题,“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团队首席专家胡志超研究员此前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先后主持948引进、国家科技攻关等多项“农产品加工”领域项目,完成了多条种子加工流水线的设计建造交钥匙工程,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此领域先后获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拓展到“土下果实生产机械化”领域后,在早年农机形势整体不景气、经费少的落后条件下,十余年扎根花生等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的研究,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4HLB-2型挖拔组合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4H-1500型和4H-800型花生分段收获机、4HZB-2型半喂入花生摘果机,填补国内花生收获装备空白。产品成为花生收获机市场主体和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逾30%,并实现出口,使同期我国花生机收水平从2009年18.02%提升至2013年的29.67%。成果解决了国内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问题,引领我国花生收获技术革新和跨越发展,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成为中华农业科技奖设立以来首次获得一等奖的农机装备研发类项目。
胡志超研究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待人诚实、做事踏实、认真负责、讲究信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坚持苦在之先、干在之前、以身作则;在完成国家项目和对外协作研发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高质量完成好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他注重老中青优势互补、互动互进,提高学历与提高能力并举,为大家创造各种学习、实践、交流和研讨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大家的学识和技能,逐渐地造就了一支凝聚力强、创新优势显着、能打硬仗的创新团队。所带领团队先后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并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正是有这样的领军人,才能带领着团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
与时俱进,优势显着的团队
在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众多的荣誉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并没有放慢脚步。为满足我国高效花生联合收获设备市场需求,这支精英团队通过潜心研究,2013年创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世界首台半喂入四行花生联合收获机。经多轮优化设计,技术性能已趋于成熟,不仅为满足我国花生机械化高效收获需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也为团队在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研发领域占领制高点奠定了基础。2014年国内首台八行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的问世,更是将我国花生收获设备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打破美国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技术垄断,促进我国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如此重大成果,固然离不开工作多年、设计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做坚强的后盾,但更令人振奋的是担任主要设计任务的却是加入团队不到五年的年轻人。胡志超研究员深知项目的难度和重要性,但当年轻人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提出承担设计的总任务时,他非常欣慰,果断放心地交给他们。年轻人中既有新婚燕尔,也有初为人父,但他们都从大局出发,舍小家忘我工作,连续几个月定案、设计、试制、试验、改进,平均每天加班到12点,设计过程中,既虚心向前辈请教,又勇于向理论权威挑战;试制工程中,与一线工人一起摸爬滚打;田间试验时,果断决策、排除故障、优化结构。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青年人才勇于担当,骨干前辈悉心栽培。正是这样一支优势互补、团结互助的团队,才能在农机装备研发领域取得一个个新的重大突破,才能不断提升和巩固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领域的优势地位!
开拓进取,不断奋斗的团队
“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面向多种作物,积极拓展,分别在花生、薯类、甜菜、大蒜等其他土下果实作物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上取得了显着成效。团队成员以花生联合收获机为共用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成功研发出4DLB-2型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这款机具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大蒜主产区进行了大量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创新研发出4QL-1型甘薯起垄收获多功能机、4JHSM–80和90型甘薯秧蔓粉碎还田机、4GS-1500型甘薯收获机等甘薯收获设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并已在农机骨干企业获得产业转化和应用;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再创新研制,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菜联合收获机,为提升我国甜菜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成果和荣誉的取得,是国家对“三农”工作和农机科研的高度重视,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创新团队”这支扎根农机的精英团队,在科学研究的大道上,必将珍惜荣誉、持之以恒、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在农机科研事业上不断奋斗、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