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之情缘 激发“春”之活力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人物» 科研团队

“绿”之情缘 激发“春”之活力

【字体:
    【团队简介】
    农业科学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团队成立于2009年3月,团队成员1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6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3人,硕博士研究生5人;该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牧草产业经济、草食畜牧业经济、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及产业政策研究。自团队成立以来,面对国内关于牧草产业经济研究空白的现实,构建了牧草生产和成本收益基础数据库、草产品及草种子贸易基础数据库2套;完成相关研究报告40多篇,向农业部相关司局提交《牧草产业经济研究简报》12期,其中三篇研究报告先后得到时任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和现任汪洋副总理的批示,对于国家及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推动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以及推动牧草产业及草食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出版了《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0》、《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1》、《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2》和《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3》;在《草业科学》、《草地学报》、《农业经济问题》等行业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
 
    
    草虽小,但产业很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很大。牧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畜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发展牧草产业,不仅可以显着替代畜牧业对饲料粮的消耗,而且有益于提升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改造中低产田,更是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牧草产业的多功能、多重效益还体现在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修复等多个方面。
结缘于牧草事业
    王明利研究员于2006年博士后出站后就进入农业科学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逐步重视,在2009年,他有幸加入到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成为牧草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承担起组建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的工作,并开始涉足新的研究领域。新的领域,新的研究课题,对于他而言,既有惊喜,又是担忧。喜的是,自己要研究一个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的牧草产业经济新领域,从此可以去尽情拥抱美丽的大草原,去接触去认识不曾涉足的小草,去了解和掌握种草与养畜的经济问题和政策安排等,满是期待;忧的是,对牧草产业的了解还较为肤浅,全新的领域必然会带来新的压力,新的挑战!最终凭着对小草的情有独钟,毅然决定了要与草结缘,以草为伴,义无反顾走上科研新征程。
奉献于牧草科研
    牧草产业经济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部分,是对牧草产业各环节生产要素变化及技术经济效益、产品市场变化及趋势、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等宏微观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国内总体处于空白的研究领域,王明利从组建团队开始,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研究特长,分为四组,分别负责生产要素变化追踪及技术经济效益分析、草产品国内市场变化及趋势、国际市场变化及趋势、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四个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开始,就重视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在全国的典型地区建立牧草生产成本收益监测点,积极收集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资料;重视实地调研和全国摸底,带领团队成员对祖国大江南北的牧草产业情况开展了扎实、全面的实地调研,从一望无际的北方草原牧区到绵延起伏的南方草山草坡;从现代机械化的牧草种植基地到依靠人工粗放种植的偏远山区;从土壤肥沃的黄河灌区到山石裸露的黔南石漠化地区,到处都留下了研究团队的足迹!从牧草种植到牧草加工、销售和贸易,从国内的产业发展趋势研判到国外的前沿跟踪和形势判断,都成为该团队的重点研究范畴。在牧草产业经济研究的道路上,多少坎坷和艰辛他们都能从容应对!无数个节假日,他们都一如既往地扑在工作岗位上;每份研究报告,都经过王明利研究员及团队成员数次的修稿讨论;每次实地调研,他们都珍惜难得的机会,忘记了遥远路途的辛劳奔波,争取多与农牧民交流,多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农业部和体系办交办的应急任务,他们都会牺牲珍贵的休息时间,克服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任务。即使在2014年的一次住院期间,王明利也得每天电话联系团队成员,督促其按时完成相关部门委托的应急性研究任务。
    “治学严谨、勤奋敬业”是王明利及其团队一直坚持的科研态度。“一定要对牧草及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牧草产业与畜牧业及整个农业都是紧密联系的,一定要拓宽研究思路,多关注农业的基础知识”是他经常提醒团队成员的一句话。记得在内蒙古第一次调研牧草产业过程中,调研团队来到牧草基地的时候,当时正值下雨,沿途及牧草地都是泥泞一片,大家看到此景,都不想走进实地去看了,只是在远远的观望,王明利不顾泥泞的道路,硬是坚持亲自走到基地,亲自看牧草的长势。随行的成员和当地的技术人员都被王老师这种敬业精神所折服,也纷纷来到田间地头,对牧草的株高、叶片密度、播种量、施肥量、病虫害防控等过去从来都不太关注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学习;在贵州毕节地区晴隆县调研喀斯特地区种草养羊,山高坡陡沟深,调研农户后回到驻地已是深夜,为第二天一早又能及时赶往长顺县调研;在安徽五河县调研求实草业公司种草养牛,正遇当地雨天,汽车陷入泥泞中,约半天的时间才走出泥泞道路,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也正是在无数次这样艰苦的调研中,牧草产业经济团队才积累到丰富的第一手数据材料和鲜活案例,为开展深入的研究,进而提供可靠的决策建议奠定坚实基础。
收获于牧草产业
    白驹过隙,一眨眼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已运行了六年多,这期间付出了不少,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到目前,已构建了牧草生产和成本收益基础数据库、草产品及草种子贸易基础数据库2套;完成相关研究报告40多篇,向农业部相关司局提交《牧草产业经济研究简报》12期,其中2009年11月份撰写的研究报告“积极推动苜蓿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的重要举措” 得到时任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2010年2月份撰写的研究报告“2009年我国肉牛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短期内难以扭转下滑趋势” 得到时任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2014年9月份撰写的研究报告“关于发展牧草产业 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建议”得到汪洋副总理的批示;先后出版了《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0》、《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1》、《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2》和《中国牧草产业经济2013》;在《草业科学》、《草地学报》、《农业经济问题》等行业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受农业部委派、科研院所和地方主管部门邀请,为相关科研人员和学生、技术推广人员、农牧民等做培训和学术报告10多次。这些对于国家及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推动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以及推动牧草产业及草食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寄望于牧草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深深体会到了小草大产业的任重而道远!成绩对于奋进者来说,只属于过去,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还很重大,必须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牧草产业的大发展,牧草对草食畜牧业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保障奶业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性,以及牧草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突出作用和在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中的突出地位,都需要每位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攻坚,去实现……
    春寒料峭,人们依然冬装在身,冰冻的大地还未苏醒,茵茵小草却以其坚韧的姿态钻出地面,是它要用愈发浓烈的“绿”来激发起“春”的活力。这就是王明利带领的研究团队的“小草梦”,他和他的团队已经蓄势待发,将继续以小草般坚毅顽强的性格,把全部热情倾注于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去激发,去实现属于牧草产业的“中国梦”,相信他们会和小草一起叙写“绿”的辉煌,去描绘“春”的灿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