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如今,当人们漫步蔬菜市场,无不惊叹蔬菜品种之繁多和琳琅满目。然而你可知道农业科学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梅,为了丰富老百姓菜篮子而不懈追求的故事?
蔬菜育种家 硕果累累挂
1955 年,刘玉梅出生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农场一个普通农家。1974 年,刘玉梅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因为有韧劲、能吃苦,很快就当上了妇女队长和代课教师。1978年,高考一恢复,刘玉梅就经过刻苦努力,考进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1982 年大学毕业后,刘玉梅被分配到农业科学蔬菜研究所从事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一干就是27 年。
甘蓝,又名洋白菜、莲花白、包菜,是我国大江南北普遍种植的一种主要蔬菜。青花菜又名西兰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档蔬菜。为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培育出优良的甘蓝、青花菜新品种,提高我国的育种水平,改变我国甘蓝和青花菜育种的落后面貌,以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甘蓝和青花菜育种的科技攻关,刘玉梅有幸成为这支科技攻关队伍的一员,并与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步成长为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的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她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30 余项。
“六五”至“八五”期间,作为科研骨干,她参加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甘蓝抗病、丰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花椰菜、青花菜新品种选育”课题的研究。
“九五”期间,她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甘蓝育种材料和育种方法研究”专题研究,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花椰菜、青花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专题研究,她同全国各子专题的科研人员一起,团结协作,5 年间育成优良的抗病、优质、抗虫、抗热和雄性不育等新的甘蓝育种材料22 个,优异的青花菜育种材料10 余个。提出了甘蓝抗热、耐先期抽薹的鉴定方法和标准,青花菜耐贮性鉴定方法和标准,为提高我国甘蓝育种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期间,她主持国家“863” 课题“优质、专用性蔬菜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通过组织全国9 个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攻关,超额完成了课题合同规定的任务。该课题项目执行期间,获省市级成果2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 项,选育和创制优良育种材料73 份,育成优质、适于出口或加工专用蔬菜新品种33 个,并在蔬菜杂交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进展。该项目的完成对促进我国蔬菜出口或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她正主持国家“863”课题“结球甘蓝分子聚合育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高产甘蓝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及国家基金等研究课题多项,在甘蓝和青花菜遗传育种的研究领域不断迈向新的征程。
风雨无阻隔 扎根试验田
甘蓝和青花菜育种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辛苦的工作,从事育种工作要“扎根”在试验田,刘玉梅常常是一顶草帽、一把菜刀、一双雨靴,进行田间调查和研究,她形象地称之为“一把尺子一杆秤,一把菜刀闹革命”。刘玉梅说:“我们育种人员其实就是农民,每天下地调查、给花蕾授粉、取样统计,跟这些甘蓝和青花菜都结下了感情,一天不到试验田里转转就心里发慌。”8 月,一到雷雨天,别人都往屋里跑,刘玉梅和课题组研究人员却急着往试验田里跑。
为了圆满完成科研任务,刘玉梅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一年至少有大半年的时间泡在试验田,每年授粉时间长达3 个多月,春季连续2 个多月、秋冬季节1 个多月。授粉期间,他们每天从早到晚手拿一把小镊子,眼睛紧盯着小小的花蕾,将成千上万个花蕾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剥开,然后再一朵一朵地授上花粉。
甘蓝和青花菜育种季节性很强,每年的春季正值花期授粉时节,刘玉梅和课题组成员每天都在试验田里从早到晚做杂交授粉,几乎每个五一劳动节都是在田间度过的。炎热的夏季正好是甘蓝收种子的时候,有时气温高达40℃,他们仍然顶着烈日,伴着高温,汗流浃背地在试验田里收种子。青花菜的收获、选种正值秋末冬初时节,此时早晨露水很大,秋风瑟瑟,气温很低,他们必须到约有半人高的青花菜试验地进行收获、调查,半天下来,下半身全都被露水湿透,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实验室、温室、大棚和田间穿梭、忙碌,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刘玉梅还不到40 岁,一双眼睛就花了。
“十年育一种”,从事田间工作是辛苦又枯燥的,刘玉梅却对这份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说,每次培育一个新品种,就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那样有成就感。
学习无止境 拼搏不懈怠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刘玉梅深感仅凭原有的知识难以适应现代科研工作的需要。她边工作边学习,克服年龄大、任务重等困难,先后完成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她48 岁时获得了农学博士学位。当有人问她“既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还要完成学业,那么累,值吗?”刘玉梅说:“选择农业科学研究是我的志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丰富人们的菜篮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创效益,是我奋斗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再苦再累也要用顽强的毅力,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去学习和拼搏。”
1997 年,受国家教委的选派,她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对此格外珍惜,在美国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分白天黑夜地辛勤工作,经常为完成一个试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达旦,圆满完成了实验室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任务,同时也完成了国内带去的甘蓝分子生物学研究任务。回国后她将学到的先进的生物技术和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甘蓝、青花菜遗传育种的研究之中,在国内外首次找到了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紧密连锁的RFLP、SSR 分子标记和甘蓝抗TuMV(抗芜菁花叶病毒)连锁的AFLP 分子标记,构建了甘蓝和青花菜的分子连锁图谱,为甘蓝和青花菜分子辅助育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玉梅在试验田工作
“标准党支部” 团队有目标
刘玉梅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经常深入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云南等地农村考察和调研,每年繁育和推广甘蓝良种5 万余公斤。
刘玉梅自1994 年至2008 年,一直担任研究所第一党支部书记。该党支部由3 个蔬菜育种研究室、11 个研究课题组的20 多名共产党员组成,是蔬菜花卉所育种和成果推广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刘玉梅在紧张科研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大政方针,时时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支委们一起积极做好党支部的工作,做党员和群众的知心朋友,得到了支部全体党员的高度赞扬和充分信任。
刘玉梅带领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认真地开展了创建“标准党支部”的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支部自2001 年2 月以来,一直都保持“标准党支部”的光荣称号。根据第一党支部所在研究室年轻科研人员不断增多,且大多数在科研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的特点,刘玉梅和支委们一起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注重吸收年轻的科研骨干入党。刘玉梅担任支部书记期间,该支部先后发展新党员12 名,他们都成为科研、科技推广和科研管理的骨干。
刘玉梅还结合该支部具有蔬菜育种与良种推广老专家多和青年党员力量强的优势和特点,组织支部党员多次到北京门头沟、怀柔宝山寺乡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先后赠送甘蓝、大白菜、番茄、黄瓜、青椒等蔬菜良种50 多个品种200 余份种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好评。几年来该支部向灾区、贫困地区捐款一万多元,捐物500 多件,并资助10 余名河北省张北地区的贫困学生上学。
刘玉梅热爱农业科研,为了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为农业科研服务,她勤奋学习,埋头苦干,不谋名利,甘于奉献,在前进的道路上勇于克服重重困难,永无止境地拼搏。她曾去过印度、英国、泰国、法国等进行科技交流,她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不仅超额完成了在国外的研究任务,而且每次都按时回国,以实际行动去努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人生最大追求。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全国人民都吃上我们培育的甘蓝和青花菜,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让全国农民都种上我们的甘蓝和青花菜新品种,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这就是刘玉梅的美好心愿。
农业科学蔬菜花卉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