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牧西北六十载 砥砺筑梦路犹长
杨志强在农业部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奋力拼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发扬农业系统干部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学习典型、争当先进,农业部系统于今年9月中旬评选了2个“先进集体”和3个“先进个人”,并举行了报告会。
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所长杨志强,麻类研究所所长陈万权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在会上作了发言,现刊发出来供学习、交流。
“立足西北、扎根陇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莽莽苍苍的西北高原上,拓荒者铭刻下这样的誓言。1958年,农业科学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在西北这片热土上开始了筑梦之旅。在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牧药所人不忘初心,求索不辍。
发轫西部,志存高远。研究所成立以来,承担科研课题1600余项,获奖269项,其中国家奖12项,省部级奖151项;获授权专利792项,培育牛羊猪新品种5个,牧草新品种7个;创制国家一类新兽药3个;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1项。继2007年研究所创制的一类新兽药“喹烯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大通牦牛”新品种及培育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世界上牦牛人工培育品种的空白;“高山美利奴羊”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获农业科学科学技术杰出科技创新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农科院综合评价中,研究所发展速度由2012年的第26名提升到第5名。一项项成果凝结着牧药人的智慧,一个个踏石留印的足迹彰显着牧药人坚定的信念,一组组数字记录了牧药人时不我待的步伐。
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得益于厚植的科研沃土,锐意开拓的推动;点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所营造的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良好所风。抓创新工程促科技发展,抓创新文化促精神文明,抓环境美化促所区和谐。2009年研究所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今天的兰州牧药所成为建所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职工心齐劲足,扬帆奋进正当时。
激励创新 助推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发展之要,人才为本。“打破用人方式,创新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内部改革成效明显。遴选组建研究所8个创新团队,年轻科技人员脱颖而出,长袖善舞者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能力卓越的人有了驰骋的疆域。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种的突破,就是这样一个以坚持自主创新,进而实现助力牧民增收的事例。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羊毛加工国和消费国,巨大的国毛缺口使得我国的毛纺业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很高,国毛的状况是没有好毛,羊毛又卖不出好价钱。在这种背景下,1995年的一个冬日,牧药所人勇担责任,扛起创新大旗,组成了细毛羊科研团队,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育种研究。
科研团队将祁连山东麓海拔2400-4100米的皇城草原作为育种实验场,以澳洲美利奴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开展系统的育种工作。20个春秋,三代科研人员,面孔在变,梦想不变,执着不倦。经过连续杂交试验、横交固定及选育提高三个阶段的阶梯式创新,2015年终于成功培育出羊毛纤维直径19.1-21.5微米的细毛羊新品种。从此,世界羊品种又多了一个新成员——高山美利奴羊。截至目前,培育种羊12.47万只。高山美利奴羊,从它的诞生地甘肃,通过中国农科院提质增效项目的支持,已经走向青海、内蒙、新疆等细毛羊产区。
科技扶贫 服务三农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驻甘农科单位,深感责任重大。研究所自觉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牢记部院党组的重托,开展科技扶贫,让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助力牧民增收,科技人员肩负使命在科技扶贫的道路上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针对藏区牦牛品种退化、生产效率低的状况,在部里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科技人员深深地扎根在高寒阴湿的青海省大通县的山沟里,开始了牦牛新品种培育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科学家用勤劳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培育出大通牦牛。新品种的体重与产肉指标比同龄家牦牛提高20%,受胎率提高15~20%。每年改良家牦牛约30万头,每头增加经济效益337元。新品种覆盖率达到我国牦牛产区的75%,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牦牛科研团队用时光和岁月践行了“把论文写在草原上,把成果送到牧民家”的理念。
2013年以来,研究所科技人员满怀深情,带着项目,怀揣技术,先后45批185人次赴西藏、宁夏、青海、甘肃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培训农牧民8000余人次。结对帮扶甘肃省临潭县4个村,打井送水,修路架桥,赠送牛羊,建农畜市场, 1个村已经整体脱贫。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赢得了农牧民的赞誉和好评。研究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精准扶贫优秀单位,1名同志荣获“精准扶贫优秀人大代表”称号,1名同志荣获 “精准扶贫优秀队长”称号。
文明创建 凝心聚力
车有双轮,才能远行;鸟有两翼,才能高飞。一手抓创新发展,一手抓文明建设。“黄河边,白云天,水草美,牛羊欢,兰州牧药,面向千里草原,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奉献,楼灯三更亮,……奋斗!奋斗!让祖国牧业鲜花灿烂。”一曲职工自创的研究所所歌诉不尽牧药人热爱大西北,热爱牧业的深情与壮志;“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所训体现了牧药人甘于寂寞、勇于求真的精神;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写照的所徽,绘就的是牧药人矢志不渝的开拓情怀。
在百年建筑中建成了所史陈列室“铭苑”,我国现代兽医学科奠基者、着名教育家、研究所的创建者盛彤笙院士铜像伫立在那里,仿佛注视着一代代学人走过……。盛先生创办我国第一所国立兽医学院,培养了大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他心系我国畜牧业,着书立说,奔走呼号,富民强国操劳一生;他治学严谨,追求真理,树立了一个学者的典范。长期以来,研究所职工以盛先生等老一辈牧药人的精神为动力,视先生为自己的楷模。盛先生和拓荒者留下的精神,如一粒粒撒在西部高原的种子,在生生不息中茁壮成长,散开浓密的枝丫,撑开参差的云盖,回馈这片先生曾深深眷恋的大地。
研究所中兽医药陈列馆、牧草标本馆、动物皮毛橱窗……文化建设的一幅幅精彩画卷,无不展现出畜牧兽医科学的美妙,更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着力培育共同价值观,持续开展争先创优。视廉洁为生命线,坚持所务党务公开,落实廉政责任。办实事,暖人心。以人为本,切实关心职工生活。每年为职工做体检,逢重要节日举办联欢会、开展趣味比赛、征文演讲活动,两年举办一届职工运动会,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凝聚的是攻坚克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惠风和畅,无微不至的关爱,增强的是全所职工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在兰州这座亚高原城市里,研究所职工收入不高,但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指数是高的,人人爱所如家。
美丽所区,和谐家园。走进研究所大院,春有牡丹玉兰,扑鼻盈香;夏有参天国槐,浓荫遮蔽;秋有片片红叶,如火似霞;冬有松柏迎宾,苍翠挺拔。球场、喷泉、健步大道、绿荫长廊……漫步所区,犹如置身公园。研究所先后被评为兰州市花园式单位、兰州市绿色文明单位、甘肃省绿化模范单位和甘肃省卫生单位。
远牧西北六十载,砥砺筑梦路犹长。农业科学兰州牧药所将在部院党组的领导和关怀下,满怀信心,用科技创新和文明创建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