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航母开起来
本报记者 范建
联合体,科技创新时代的需要
科研单位单打独斗,资源不能共享,是制约饲料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饲料科研创新相对薄弱,科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运行管理水平较低,其中,部门所有制下多个研究项目和经费渠道的重复设置和封闭使用,使项目运行经费不足,技术人才短缺,饲料科学研究的效率、科研设备共享程度和人才利用率自然低下。在当今信息社会,需要联合攻关和科技资源广泛共享,这是利用知识积累和众人智慧,提高科研水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应对饲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需求,增强饲料业、养殖业质量安全的信誉,对饲料科研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农业科学饲料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等15家研究院所和农业高校研究机构,近日在北京自愿发起成立饲料科研联合体。正像他们在《联合宣言》中说的那样,“这是科技创新时代,合作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携手提高竞争力,合作共享成果的要求。”
如同他们的徽标:一艘承载着15支团队的航母正向大海深处远航。
联合体,三大支撑体系的保证
科研资源包括四类,一是实验材料、仪器、科技数据等基础资源;二是孵化体系、分析测试中心重点试验室等成果转化机构,三是投融资体系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机构,四是科研人才资源等。饲料科研联合体,主要是关注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规范市场行为,打造科技平台将依托实验共享体系、专业技术孵化体系、专业服务体系等三大支撑体系,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使联合体内的科研单位全面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联合体的领头人,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所长蔡辉益博士说,科研联合体是以诚实、平等、互利为前提,通过互补性合作,构建联合研发平台,建立全国性饲料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它的好处是,充分利用全国饲料科技资源,研究饲料行业的共性技术,有效地向各级政府和生产企业发出联合的声音。同时,为日益快速发展的国内饲料企业提供更为贴切、周到的技术支撑,最终使科研单位成为国内大中型饲料企业的重要研发基地。
联合体,八大特色的个性发展
联合体体现八大特色。第一,尊重彼此个性发展,合作中促进共同发展。所有成员均有共享资源、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的权利、义务。第二,科技攻关、培养人才、申请项目、共享科研成果都体现团队合作。第三,规范行业科研信用体系,在科技成果宣传、转化的平台建设上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联合舰队观念,科研诚信观念。在全国饲料行业确立其科技主体地位,使每个成员在保持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联合体平台优势,引导饲料科技新潮流,共同谋取经济利益。第四,运转机制由会员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三部分组成,会员大会是科研联合体的最终决策机构,一年开一次会员大会。理事会设会长一名,由联合体科研机构选举担任,设在农业科学饲料所的秘书处,负责组织、联络会员单位及科研联合体的日常事务。第五,配合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全国饲料行业,解决“三农”所遇到的关键的问题。以这些国内饲料科研骨干为基础,发挥科技孵化器的功能。第六,在北京或其他研究机构所在地,联合当地政府开展咨询、培训活动,联合申请国家各类科技项目或地方政府科技项目。第七,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互访,联合培养或相互参加各自研究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借助联合体集体效应谋求新发展。第八,组建科技创新基金并引入风险资金,组织资本运作,最终形成研究与风险投资紧密结合的饲料高科技硅谷。
最近,联合体发起的“中国典型饲料原料基础数据库更新研究”项目,就是共性技术研究工作的首次启动。由联合体组织全国有条件、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共同执行,以此提高科研效率,为饲料企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增加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联合体,潜能、前景不可低估
对于联合体,15家研究院所感到振奋并充满希望。四川农大动物营养所所长王康宁说,联合体给我们描画了美好的蓝图,就是有风险,只要坚持走下去,就可以闯出一条新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杜昱光则认为,联合体这种新模式为政府力倡,它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本身也是一个品牌。
联合体注重寻找与“三农”相关的项目,其运作的效果会更好。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宋维平认为,现在有多种渠道的资金不知往哪里投好,联合体只要把握住解决“三农”问题,至少可以在风险投资资金、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等六个方面有可能。“一个人的声音单薄,联合起来就强大了”。
当然,也有人担心定位高了,搞成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对此,蔡辉益博士的两个观点赢得大家的赞同:一是要看到联合体的发展潜能和前景。战略合作,信息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二是,不急于求成,脚踏实地,边做边总结。当然,联合体并不对任何成员实行强求,它遵循的原则是,进来自由,出去也自由。不管怎么,饲料科研联合体这艘航空母舰都会一如既往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