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拥军 文化助民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对密切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部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机会,也给地方政府和群众提供了了解部队、理解军人、支援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的途径。农业科学与解放军艺术学院1992年正式签定协议,结为共建对子,至今已走过12年的共建历程。10多年来,我们两院坚持以共育“四有”新人为根本目标,以传播先进文化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特别是在科技、文化共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明显成效。连续11年被评为海淀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首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2002被评为首都军(警)民共建标兵单位。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保证共建活动落到实处
开展共建活动以来,农科院和军艺的领导始终把军民共建工作列入党委(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抓,历任院长、党委(组)书记经常过问,亲自指导、大力支持共建工作开展。农科院院党组副书记和军艺政委担任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这项工作,亲自组织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尽管两院的领导几经调整,但共建领导小组始终健全,坚持每年召开2至3次共建工作例会,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使共建工作内容明确,方法具体,形式活跃.在组织建设上,农科院和军艺充分发挥机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把有关工作具体落实到分管部门和具体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两院领导依靠机关组织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力量,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抓共建工作的合力,保证了共建工作组织、人员、活动三落实。
二、发挥优势,双向服务,开辟共建活动有效途径
农科院是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军艺是全军唯一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10多年来,我们两院各自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强合作,互相服务,增强了共建后劲。一是对口学、对口帮.我们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座谈会,分析形势,通报和交流活动情况,组织协调相互学习观摩活动。机关业务部门坚持对口交流,从教学、政工、行政,后勤等各方面交流经验,彼此支持帮助,互相取长补短.后勤部门以服务保障为重点,经常走访往来,观摩学习。军艺从农科院的经验中借鉴先进做法,为学院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采取读书演讲比赛、篮球比赛、联欢演出、卡拉0K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共同切磋,既交流技艺,又交流感情,寓教于乐,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人才技术互帮互补。我们两院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专家和先进典型到对方单位授课、传授技艺、现场示范,让人才和技术成为双方的共同财富。农科院利用农业技术优势,数十次派出专业人员为军艺菜篮子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优良品种,建造塑料大棚,培训有关人员:在重大活动和节日,向军艺提供花草美化校园,为军艺官兵赠送自己种植的西瓜、玉米等优质农产品。军艺发挥文化艺术优势,积极为农科院提供文艺服务,安排专家老师为农科院的各种文艺比赛担任评委,坚持为“农科之声”和老干部合唱团进行业务辅导;为庆贺农科院院40周年,派出专业人员为该院写院歌,设计院徽,还先后请周荫昌、李双江等教授、艺术家到农科院作专题艺术报告;每逢元旦,均组织部分学员到农科院进行慰问演出,经常邀请农科院领导和群众观看演出。三是场所器材互相支援.针对各单位因现有场所、器材等难以满足本单位活动需要的实际,我们双方注意互相支援和协作,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活动资源,提高使用效益。军艺领导和师生先后组织参观农科院成果展、图书馆,实验室、蔬菜大棚等场所,在观摩中受启发、受教育,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农科院的领导及有关人员相继参观军艺院史馆和课堂教学情况。坚持在操场、礼堂、招待所、演出器材、车辆使用方面彼此提供支援。农科院在军艺官兵子女入托入学方面提供方便, 军艺支持农科院幼儿园和附小建设,先后捐资十余万元。我们两院积极开展互帮互补的活动,形成了“科技拥军,文化助民”的共建精神文明、格局。
三、提高素质,共育新人,围绕共建目标做工作
农科院和军艺坚持把提高素质、共育新人,作为共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成才活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我们两院始终注重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学习成才活动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员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错误思潮侵蚀影响的能力。农科院老院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卢良恕同志,在参加首批大陆学者访台后不久,就来到军艺为官兵作《当前我国农业现状、前景和访台见闻》的报告,深入浅出,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官兵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1993年“八一”前夕,时任军艺政委的乔佩娟少将(全军第二次授军衔时的首批女将军之一,也是部队早期着名歌唱家之一),到农科院为干部职工作“富国强兵、居安思危”的报告。在报告之后,乔政委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慰问老山前线的录像片,首次放给农科院职工看,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危,不怕流血牺牲、悍卫阻国尊严的感人事迹。农科院将乔政委的报告以及慰问老山前线的录像在本院闭路电视中连续几次播放,借以扩大教育效果,激发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热情。二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针对新时期青年有怕艰苦、轻实践等思想表现,1994年“八一”前夕,时任军艺院长的傅庚辰少将(着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协主席),为农科院干部职工作了《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联系自己参加革命的战斗历程和曾经影响过几代人的歌曲创作过程,勉励年轻人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克服困难、积极进取;1999年农科院归国博士、中央国家机关和首都文明职工标兵陆庆光研究员,带着自己患病多年的妻子来到军艺学员中间,畅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以自己不畏家庭困难、献身科学事业的真实写照,引导学员们认清是非、荣辱、美丑界限,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在学员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军艺借机组织学员查找自身不足,以“文艺战士应具备什么道德素质”为题展开讨论,收到明显成效。三是提高学文化素质。在农科院领导的倡导下,农科自2001年开始,为军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每月安排专家为战士们传授实用致富技术,在老兵复退前,赠送相关农业科普书籍,并积极为战士进行电脑技术辅导。军艺安排专业老师为农科院研究生院上音乐、舞蹈、美术欣赏课,培养文艺骨干,提供文化艺术方面的辅导和帮助.
四、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广泛传播精神文明
农科院和军艺始终注重拓展共建工作社会效果,结合形势任务需要,坚持组织广大官兵、职工走上社会,以实际行动支援地方建设,并经常交流经验,比学赶帮,深入激发两院群众参与精神文明活动的积极性,共同播撒精神文明花种,借以扩大社会影响.一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美化首都的义务劳动.农科院在京郊设立绿化基地,每年都派出职工参加各种义务植树活动,为美化首都先后投资上百万元。军艺坚持年年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先后参加整治凉水河、颐和园清淤,北土城绿化。天宁寺立交桥绿化,万柳地区绿化等劳动,共计几十次,参加近万人次,并长期坚持整治地区责任路段卫生。二是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我们双方连续数年踊跃参加海淀区组织的“五月的鲜花”、“中关村艺术节”、“双拥晚会”等演出活动,受到驻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共同组织万余人次参加过义务献血,为内蒙、张北、南方水灾地区和北京郊区募捐款项上百万元、衣物数万件,并为“希望工程”捐款数十万元,联合到海淀区聂各庄、房山区大石窝镇等地进行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农科院常年派出科技人员在京郊开展科技服务,为北京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军艺组织师生送文化下乡,相继到四季青乡和聂各庄乡等郊区慰问演出,并常年支持地方政府工作,组织学员走上街头,义务进行征兵、绿化、普法等宣传活动。三是着眼国家建设大局,提供科技文化支持。农科院利用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多年来在贵州、山西、内蒙、新疆,西藏等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先后派出科技副县长1 50余人次,推广实用科技成果数百项,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99年响应中央西部大开发号召,组织上百人的专家队伍,开展“西部万里行”活动,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军艺经总政批准,坚持为黑龙江农垦总局精心创作、赠送音像制品,代培文艺骨干,有力推动了该局的文化建设;多年来,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文工团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工团等偏远单位培养少数民族文艺骨干近百人,1998年和2003年连续荣获两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五、加强探索,勇于开拓,谋求共建工作新发展
农科院和军艺始终注重在求新、求深、求实上下功夫,不断谋求新办法、新突破、新发展。一是求新。在制定共建计划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巩固共建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保证共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予以摒弃;年终工作总结不走过场,结合形势任务和本单位实际进行理性研讨,查找差距,注重探索新特点,新规律,提出改进措施。二是求深。从起初文明小区建设,到后来大院文化建设乃至为地区文化建设服务;从刚开始“交朋友”、搞联谊,到现在互通有无、物质支持和开展科技拥军、文化助民,共建工作由浅入深, 由窄到宽,渐上台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双方在探讨多层次对口交流基础上,面向基层,深挖潜力,确定农科院研究生院和军艺文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