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果园农机研发与应用现场观摩会在山东召开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动态

首届全国果园农机研发与应用现场观摩会在山东召开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精神,不断加快我国果树生产管理机械化进程,8月26-28日,由农业科学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全国果园农机研发与应用现场观摩会”在山东省高密市召开。会议指出,要科学制定果园农机发展规划,强化跨学科、跨产业的多单位联合攻关,有效提高果树产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学副院长刘旭在会上说,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国内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已经在果园农机研发与推广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有效提高了我国果树产业机械化水平。然而,随着社会与产业发展,果园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模式成为促进果园农机发展的必然。中国农科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一直高度重视果树、农机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十一五”以来,中国农科院通过果树、农机相关领域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有效加快了果园机械化发展进程;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大幅提升了果园机械创新动力;不断加强果树、农机领域平台建设与管理,切实增强了科技创新条件支撑能力;但与引领国内外果园机械相关领域的职责和目标相比,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刘旭指出,要充分利用并不断发展好果园农机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平台,逐渐把果园机械培育成跨园艺、农机两个领域的国家交叉型、综合性优势学科;更加全面地对接国家果树、农机产业发展需求,着力突破这一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并发展一批能够推动我国标准化果树生产示范园建设进程的重大实用型成果;以占位立项和联合申报为抓手,不断提高相关科研项目发展水平,探索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果树、农机领域重大成果激励引导机制,争取在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逐渐探索出一种分工更加明确、协作更加紧密、引导更加顺畅、保障更加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合作机制,激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促进果树及相关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丁翔文巡视员表示,1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完成了“两个跨越”——农机化发展水平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农业生产方式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国林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21.15万台(套),其中挖坑机3.9万台、果树修剪机6.7万台。但总体来看,我国林果业机械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果园生产仍存在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与“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林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提高林果业机械化水平。他希望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发展林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整合各方力量,推进林果业生产机械化跃上新台阶。
    会上,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推广总站站长刘敏充分肯定了农业机械特别是果园农机在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束怀瑞院士科学分析了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充分肯定了加强果园机械研发与应用对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汪懋华院士做了题为《创新驱动 加快推进果园农机研发与机械化发展》学术报告,从社会环境、经济因素、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的必然性。从事农艺、机械、果园农机农艺结合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具有多年农业机械生产制造经验的农机企业工程师分别针对我国葡萄园、农业机械、果园机械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做了报告,介绍了果园农机研发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会人员在深入交流、紧密配合,面向产业需求、协作攻关等方面达成共识。
    会议以推动适宜我国果树栽培模式的小型特色农业机械,加速农机农艺融合进程、促进果园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提高我国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争取探索出一种以政府主管部门为龙头,以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为主导,以相关企业为市场主体,各方积极参与的协调联动模式,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自15个省(市、区)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实地观摩了农机操作情况。中国园艺学会果树专业委员会主任、果树所所长刘凤之研究员致开幕词。开幕式由果树所党委书记郝志强主持。(通讯员 杜长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