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我国棉业国际竞争力
文章来源:院办
作者:admin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03-09-01
全国农业科技年系列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积极配合、参与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8月23-24日,我院在河南安阳棉花研究所召开了“农业科学国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现场展示会”。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段武德、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以及安阳市、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国供销总社、主产棉省农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棉花加工、流通部门和我院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刘旭副院长在致辞中说,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通过宣传、展示我国国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新科技成果,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刘旭表示,中国农科院将继续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兴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吕德彬副省长对我院在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带动河南农业科技的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实现河南、为全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作贡献。
段武德副司长在讲话中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及有关科研单位通力协作,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特别是双价抗虫棉、抗虫杂交棉系列新品种,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竞争的条件和基础。他希望专家们进一步加强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加快抗虫棉乃至整个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把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棉花所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基地、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示范区、优质转基因抗虫棉原原种繁育基地,并就我国棉种产业化经验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我国既是产棉大国,也是原棉消费大国。棉产业涉及棉农2亿多、纺织与服装加工业1300多万人;棉纺织品及服装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出口创汇总额占全国1/4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仅1992年,全国减产皮棉1000万担,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发展。此外,大量剧毒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损害了棉农的身体健康,而且由于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更加剧了棉铃虫的危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先后启动了“863”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农业部棉花生产专项、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专项、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等。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棉花所、生物技术所和植保所等在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和开发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技术专利“编码杀虫蛋白质融合基因和表达载体及其应用”,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我院现已培育出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组合、系)10多个,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抗虫棉是我国目前唯一大面积种植并初步实现产业化的转基因农作物,截至2002年,国产抗虫棉累计推广3000万亩,2003年接近4000万亩。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已由1999年不到10%上升到2002年的35%,今年据不完全统计约为40%。据测算,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每亩棉田可增收节支合计约140元左右,国产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已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编辑/摄影 姜梅林)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积极配合、参与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8月23-24日,我院在河南安阳棉花研究所召开了“农业科学国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现场展示会”。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段武德、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以及安阳市、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全国供销总社、主产棉省农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棉花加工、流通部门和我院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刘旭副院长在致辞中说,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通过宣传、展示我国国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研究最新科技成果,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刘旭表示,中国农科院将继续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兴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吕德彬副省长对我院在转基因抗虫棉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带动河南农业科技的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实现河南、为全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作贡献。
段武德副司长在讲话中说,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及有关科研单位通力协作,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棉,特别是双价抗虫棉、抗虫杂交棉系列新品种,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竞争的条件和基础。他希望专家们进一步加强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加快抗虫棉乃至整个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把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棉花所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基地、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展示及试验示范区、优质转基因抗虫棉原原种繁育基地,并就我国棉种产业化经验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我国既是产棉大国,也是原棉消费大国。棉产业涉及棉农2亿多、纺织与服装加工业1300多万人;棉纺织品及服装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出口创汇总额占全国1/4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仅1992年,全国减产皮棉1000万担,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发展。此外,大量剧毒农药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损害了棉农的身体健康,而且由于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更加剧了棉铃虫的危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国家先后启动了“863”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农业部棉花生产专项、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专项、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等。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棉花所、生物技术所和植保所等在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和开发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核心技术专利“编码杀虫蛋白质融合基因和表达载体及其应用”,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我院现已培育出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组合、系)10多个,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抗虫棉是我国目前唯一大面积种植并初步实现产业化的转基因农作物,截至2002年,国产抗虫棉累计推广3000万亩,2003年接近4000万亩。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已由1999年不到10%上升到2002年的35%,今年据不完全统计约为40%。据测算,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每亩棉田可增收节支合计约140元左右,国产抗虫棉的推广应用已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编辑/摄影 姜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