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划所揭示黑龙江大豆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进展

资划所揭示黑龙江大豆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字体:
    近日,从农业科学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获悉,该所农业遥感创新团队利用现代遥感技术,揭示了我国传统大豆种植主产省—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机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着名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据研究组介绍,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3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大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量迅速攀升,受耕地资源和比较效益的双重约束,国内传统大豆种植面积难以扩大,大豆供给能力明显不足,进口量持续增加。目前,全国80%的大豆消费量依赖进口,进口量占全球大豆市场的60%,对我国本土的传统大豆种植和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威胁我国食用蛋白安全和粮食安全。因此,在国外转基因大豆迅速扩展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传统大豆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区域农业土地系统时空格局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据资划所吴文斌研究员介绍,该所农业遥感创新团队科研人员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以我国大豆种植主产省黑龙江为重点区域,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2005-2010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空间数据,科学揭示了2005-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机制。从面积看,黑龙江大豆种植总面积显着下降,多数区域大豆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东部的佳木斯、七台河和双鸭山等面积压缩尤其明显,但齐齐哈尔市和哈尔滨市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从地理景观格局看,黑龙江大豆种植日益零散或破碎,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区域少,呈现逆规模化态势;减少的大豆种植区主要转换为种植玉米和水稻等作物,这主要受市场因素驱动影响。
    该研究成果为近年来我国传统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提供了科学佐证,也表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我国传统大豆种植规模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作为全球主要的大豆种植国家,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也给全球传统大豆产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近年来,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资助下,资划所农业遥感创新团队在农作物种植格局时空变化过程和规律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系列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知名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全球变化生态学(Global Change Biology)》和《全球生态与生物地理学(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等杂志。
(通讯员 张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