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三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顿宝庆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4-22
日前,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技术与方法研究”创新团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航麦247和轮选99、“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选育的中麦1062分别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三个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航麦247(国审麦2016029)是我国通过航天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首个适应北部冬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该品种冬性,株高69.4厘米,全生育期253天,在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天,高抗倒伏。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群体大,成穗率高,慢条绣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1千克,比中麦175增产9.5%。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 轮选99(国审麦2016017)是弱春性小麦新品种,株高81.2厘米,全生育期216天,在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晚,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2014~201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2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7.8%。适宜河南(南部稻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中麦1062(国审麦2016028)是采用分子标记辅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优质、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株高73.2厘米,全生育期253天,比国家区试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2千克,比中麦175增产8.0%。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 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团队,立足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兼顾全国小麦主产区,创制高产优质、抗病、抗旱节水等新种质、新材料,培育优良新品种。航麦247、中麦1062和轮选99等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通讯员 卫斐)
航麦247(国审麦2016029)是我国通过航天诱变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的首个适应北部冬麦区的国审小麦品种。该品种冬性,株高69.4厘米,全生育期253天,在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天,高抗倒伏。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群体大,成穗率高,慢条绣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1千克,比中麦175增产9.5%。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 轮选99(国审麦2016017)是弱春性小麦新品种,株高81.2厘米,全生育期216天,在国家区试中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晚,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2014~201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2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7.8%。适宜河南(南部稻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中麦1062(国审麦2016028)是采用分子标记辅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优质、中强筋冬小麦品种。株高73.2厘米,全生育期253天,比国家区试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2014~2015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2千克,比中麦175增产8.0%。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麦区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种植,也适宜新疆阿拉尔冬麦区种植。 作科所小麦育种科研团队,立足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兼顾全国小麦主产区,创制高产优质、抗病、抗旱节水等新种质、新材料,培育优良新品种。航麦247、中麦1062和轮选99等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审定与推广应用,将为我国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通讯员 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