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花卉人工驯化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8月10日,由农业科学蔬菜花卉研究所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花卉人工驯化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丰富,为世界花卉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花卉绝大多数是国外品种,我国利用野生花卉作为育种材料的实践仍然非常缺乏,而直接采挖利用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在近年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观赏价值高、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花卉种类,如兰科、百合属和牡丹组的许多物种,它们随着人类的活动、环境的变化以及滥采滥挖,已濒临灭绝,有的甚至难觅踪迹。由于对这些野生花卉的研究甚少,自然繁殖速度慢,原位保存不能改变其濒危的趋势,加强对此类野生花卉的驯化繁殖及栽培研究迫在眉睫。
项目全面完成了对兰科植物杏黄兜兰、硬叶兜兰、亨利兜兰、黄花美冠兰、密花石斛、海南钻喙兰、蕙兰,百合属的淡黄花百合、绿花百合、垂花百合、大理百合、金黄花滇百合,牡丹组大花黄牡丹和滇牡丹等14个观赏价值高、珍稀濒危物种(野生花卉)的原生态和原生境调查分析,并在种群水平完成各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编写了《野生花卉保护手册》4册、《繁殖栽培技术手册》3册;在生境和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珍稀濒危物种近地和迁地保护以及繁殖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共26个;建立了野生花卉的6个人工繁殖栽培技术体系和7个相关的单项繁殖或栽培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已获得授权8项;发表论文 36篇;制定1项地方标准和4项企业标准;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5项。项目还在海南、四川、北京、云南等地举办培训班共12期,推进以利用促保护模式,培训技术人员130名,培训花农共计300人次,推广人工繁殖种苗500万株。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花卉人工驯化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为进一步开发兰科、百合属和牡丹组物种的园林应用潜力,实现珍稀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新的可探索领域。
项目由农业部组织筹划,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合作承担,并获得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