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陈化兰当选院士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陈化兰当选院士

【字体:

  中国农科院王汉中、陈化兰当选院士

  中国科技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瞿剑)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结果28日出炉,农业科学王汉中研究员、陈化兰研究员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农科院介绍,王汉中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他先后主持了油菜高产油量国家973项目等20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成果奖2项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其他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含国际权威刊物等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先后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

  王汉中为提高我国油菜双低率、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育成双低新品种17个,以主要完成人育成双低新品种9个,均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或登记,先后实现了双低品种的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其中,“中双9号”克服了双低品种较普遍存在的抗菌核病和抗倒伏性较差的难题,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常规优质品种;“中双11号”具有抗菌核病、抗倒伏、抗裂角、高油、优质的特点,适合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49%的油菜品种;“中油杂19”含油量高达50%,是目前我国冬油菜主产区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中油杂200”聚合了多抗、适于机收、高油、高产、优质等优异性状,是我国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第一个区试亩产油量超过100公斤的油菜品种。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中双9号”和“中双11号”还被全国同行专家作为优异育种亲本培育出22个双低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2300多万亩。

  王汉中还领衔了我国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在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使油菜每亩增效20%以上,推动了我国油菜向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发展。

  陈化兰现任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OIE生物标准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学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

  1994年以来,陈化兰一直致力于禽流感病毒基础研究和疫苗研发,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深化了对禽流感病毒的认知,为防控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因在禽流感科学研究和防控方面的贡献,陈化兰被《自然(Nature)》杂志评为2013年“全球10大科学人物”,并获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由陈化兰主持完成的各类科研成果分别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首届“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求是青年创新奖”等奖项和荣誉。

  陈化兰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研制了多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禽流感疫苗,在2016年底统计数据中,国内外累计生产应用超过2000亿羽份,使进入我国家禽的多个重要分支的H5N1病毒得到有效控制和根除,为禽流感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陈化兰在《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是汤森路透集团公布的2015年、2016年微生物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