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国际]《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和《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发布—— 逆全球化对农业的影响成共同关注
6月26日,农业科学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联合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和《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农业科学院长唐华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中国农业科院学院长唐华俊致辞。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致辞。
两份报告共同关注了日益抬头的逆全球化思潮在农业领域产生的影响,并分别就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重大进展、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未来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判。
农业科学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这是农业科学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了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同时,分别就小麦、大豆、畜牧等17个具体农业产业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关注2020年和2035年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农业科学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梅旭荣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着,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谷物产量达到56455万吨、肉类产量8431万吨、水果28351万吨,分别占世界20%、26%和31%。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地位明显提升,进口居世界第一,出口居世界第五。与此同时,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加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发布了《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自2012年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首次发布年度《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以来,该报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引用。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发布了《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
樊胜根介绍说,《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阐述了2017年的主要粮食政策问题、发展和决策,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重大发展,着重强调了2018的挑战与机遇。同时,深入探讨了逆全球化引发的担忧以及如何利用全球一体化造福全球食物系统。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单边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中国正在积极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寻求更深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合作。”樊胜根说,“通过更加开放的贸易和知识共享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政策,对减贫和消除饥饿至关重要。”
此外,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张陆彪,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钟甫宁作为专家嘉宾出席发布会,并对两份报告进行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