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国农科院阐明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中国农科院阐明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

【字体:

  近日,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控制团队阐明了我国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为系统防控害虫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该研究基于1991至2015年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51个植棉县的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Bt棉花种植、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棉铃虫、盲蝽、棉蚜三类主要棉花害虫发生危害的影响效应。

  结果表明,Bt棉花对棉田害虫发生与防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t棉花的种植控制了棉铃虫种群发生,使用于棉铃虫防治的杀虫剂使用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自然天敌对蚜虫的种群控制作用明显增强。盲蝽随着棉田杀虫剂的减少使用而发生加重,同时5月份气温偏高有助于盲蝽发生。农田景观因素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因害虫种类而异。棉蚜和盲蝽的发生程度随着土地利用多样性的增加而减轻,但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和土地利用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盲蝽的发生程度与森林、水体和未开发土地面积的占比呈负相关关系,而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和水体、未开发土地面积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在棉铃虫发生较轻时使用化学农药,易加剧该地区棉铃虫的发生与灾变。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7214361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