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中农科发布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项目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食品报]中农科发布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项目

【字体: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8月3日,北京35℃的高温也没能阻挡投资界、金融界和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家的脚步。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参加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中农科营养健康食品科技投资路演发布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和标志,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当日发布的“马铃薯主食化系列产品与装备”“基于肠道营养的石斛加工技术与营养功能系列产品”“便携式花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等11项国家级食品科技项目,吸引了国内外投资界、金融界、农产品加工业的目光。

  “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跨越1万美元大关,全面进入营养健康新时代,未来30年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期、战略机遇期、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营养健康产业面临很多机遇。”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以“现代农业营养健康本质与个性化精准营养”为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机遇,也给在场的许多投资人带来灵感与思路。

  项目发布邀请的评委包括太平洋证券原监事会主席王大庆、丰景(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春刚、中央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苏培科以及中粮营养研究院中心主任张晓琳。此外,来自全国传统金融机构、产业引导基金、股权私募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项目发布会。

  2025 年马铃薯主食产品市场规模近600亿元

  “自从2015年国家提出将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进行产业开发以来,目前已开发了六大类300余种马铃薯主食新产品,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共申请专利1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制定标准10余项,完成了知识产权全方位布局。第三方机构评价认为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创新成果在全国多地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泓现场发布了“马铃薯主食化系列产品与装备”项目。

  张泓介绍,马铃薯在四大主粮中营养当量最高,富含人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主食加工产业市场需求稳定,规模巨大,增速领跑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

  虽然马铃薯产业有如此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产业痛点亦不可忽视。张泓认为,一是缺乏主食专用原料,亟须颠覆性技术革命;二是薯条等西式产品种类单一、热量高、营养价值低;三是缺乏制作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的主食产品技术、工艺及装备。

  张泓向投资公司介绍了以马铃薯(全粉、薯泥、薯浆、鲜薯)为主要原料,利用独创技术研发生产的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的新型营养主食产品。马铃薯已逐步从副食消费、原料产品、温饱消费转向主食消费、工业制成品、营养健康消费,并向“营养薯、健康薯、财富薯”华丽转身。

  张泓认为,到2025年,马铃薯主食产品将逐步占领20%的主食市场,市场规模近600亿元。

  记者在现场成果品鉴展区看到,各种用马铃薯粉制作的馒头、面条、糕点和休闲食品等琳琅满目。据了解,这些产品都是张泓团队自主研发、合作生产的。

  中式菜肴自动化解决谁来做饭之惑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谁来做饭”成为一个家庭的现实问题。而由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科研骨干张春江发布的“中式菜肴自动化工程全程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据张春江介绍,目前,中式菜肴种类超过1.8万种,年转化农产品超过10亿吨;中式菜肴加工企业超过1400家,中餐企业超过240万家;年产值将超过5万亿元,量大、面宽、消费频率高、市场稳定。

  中式菜肴是我国食物消费中最大的品类,市场前景广阔。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创新团队研发了快速腌制赋味、过热蒸汽调理、高阻隔包装、免拆膜包装、双峰变温杀菌、FRH高效自热等专利技术与装备60余项,开发了免拆膜包装产品、常温长货架期产品、防灾应急与野外自热产品、糖尿病人群专用产品等中式菜肴产品百余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能够满足家庭、餐馆、食堂、出行、旅游、应急救灾、军事活动等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

  自动化生产全程解决方案技术的一大亮点是采用工业化、自动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33倍以上;节省人工3/4,产品品质提升,货架期延长11倍;采用合理化配方设计,荤素搭配,采用健康烹饪新技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

  花生品质可快速检测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础类)首席专家王强研究员的团队发布了“便携式花生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项目。

  便携式花生品质速测仪,攻克了化学方法测定费时费力、破坏样品和台式近红外设备不易携带运输、设备昂贵等问题。该设备配有军工级检测镜头,用于光谱数据的采集,采用偏心设计,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开发花生单粒检测附件和样品杯,满足育种专家品种选育和花生企业收购要求。

  该检测设备的航空材质箱体设计具有防碰、防水和防尘功能,便于携带运输。分析软件具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花生品质模型(水分、脂肪、蛋白质、油酸、氨基酸,检测结果与化学方法相当),操作简单快捷。

  该设备具有简单、绿色、高效、低价等技术优势。仪器操作简单,可以节省80%人员配置;使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安全绿色无污染;较之传统方法,测定速度快,仅需5分钟,就可分析出花生主要组分的含量;与传统设备相比,性价比高,一个设备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组分指标,节首设备费用开支。

  另外,现场还发布了“基于肠道营养的石斛加工技术与营养功能系列产品”“甘薯茎叶青汁粉及多酚系列产品生产技术”“无麸质即食微波玉米发糕工程化全程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半脱脂花生加工技术的新型系列营养产品”“零添加燕麦乳加工技术与装备”等食品科技项目。

  戴小枫表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