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顶天立地惠民” 农科院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顶天立地惠民” 农科院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展

【字体:

  记者从农业科学201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农业科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部署,奋力拼搏,农业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一年来,农科院围绕国民经济重大需求,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病毒,中畜草原白羽肉鸭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一类抗球虫新兽药沙咪珠利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成为引领育苗移栽方式转变新技术,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破解机插育秧瓶颈,“中棉所641”与“宽早优”植棉新技术相集成的高品质棉生产模式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日晒高温覆膜防治韭蛆新技术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记者了解到,2018年,农科院(认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88个,培育家禽新品种1个,获新兽药、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29项,获发明专利732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99件,国外专利17件,出版科技着作272部,彰显了“国家队”的实力和地位。

  农业科学院长唐华俊表示,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夯实农业科技创新的根基,尽快优化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布局。重点突破“农业合成生物学技术、作物高光效育种理论与技术、马铃薯二倍体育种技术、动物干细胞与生殖调控技术、立体农业技术、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努力跻身世界前列,建成若干世界农业科学中心。

  还要“立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在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

  更要“惠民”,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将科研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增加科技供给,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提升和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动能,在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任务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和农村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盘、压舱石和战略后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任务。”唐华俊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以高产为导向,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顺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农业科技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调整创新方向,加快实现由量到质、由高产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要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研发一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大力推进农业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要深入实施绿色兴农战略,持续推进减肥控药、农业清洁绿色投入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此外,唐华俊介绍,农科院实施创新工程5年来,全院共获国家奖33项,同比增长22%,发表SCI/EI论文是前5年的2.5倍,品种、专利等成果倍增。2018年,全院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工程的引领地位,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再获丰收,全院共新增主持各级各类课题2840项,比2017年增长27.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