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麦895”向黄淮南片进军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农科院小麦育种取得新突破

[农民日报]“中麦895”向黄淮南片进军

【字体:

    5月16日,正值我国黄淮小麦快速灌浆、形成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北京中农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民得利种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中麦895”小麦品种展示及观摩会在安徽宿州埇桥区召开,有关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和种粮大户500多人参加了种植现场观摩和交流活动。

    中麦895是去年农业部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2010”。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共同选育,亲本组合为周麦16×荔垦4号。主要特点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特性,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亩成穗数较多,一般可达到亩成穗45万以上。起身拔节早,拔节期“两极分化快”,穗层厚而整齐,根叶功能期长,耐受后期高温能力好,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粒大饱满,粒质半角质,一般穗粒数每穗在30~32粒,千粒重49~52克,丰产性能好,是一个具有亩产600公斤以上产量潜力的高产品种。

    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保明介绍,该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10多年来已育成国审和省审品种13个,其中中优9507、北京0045和中麦175成为北部冬麦区主栽品种,中麦895是第一个向黄淮南部冬麦区推广的品种。中心主任何中虎研究员介绍,中麦895含有周麦16的高产基因,同时引入了荔垦4号硬粒小麦的优质基因,籽粒面粉的品质优良。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主任王步军介绍,经2011、2012两年样品检测,中麦895的容重达到每升800克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14%以上,湿面筋含量达到30%以上,面粉吸水率保持在60%左右,粉质仪稳定时间4分钟以上,拉伸仪拉伸面积35平方厘米以上,最大抗延阻力达到150E.U以上,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中筋好品种。

    国审意见认为:“中麦895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口种植。”在2009~2010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预备实验中,中麦895平均亩产520.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8.12%。2010~2011年度第一次参加冬水组区试,平均亩产587.8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6%。2011~2012年度的区试,平均亩产506.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43%。增产指标每年都在十几个参试品系中名列前茅。2012年夏收实收测产,陕西省三原县3.415亩示范田亩产704公斤,创陕西省小麦高产纪录。

    当天,专家在埇桥区安徽民得利种业有限公司120亩良种示范田观摩测产,亩产为679公斤,42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49克;在2000亩公司繁种田测产,亩产为588公斤,40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9克。而对安徽省涡阳县安徽黄淮种业有限公司140亩繁种田的测产结果是,亩产735公斤,50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9克。专家一致认为,这有可能创安徽省小麦高产新纪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