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农业科技援疆的使者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人教动态

当好农业科技援疆的使者

记农业科学援疆工作小组

【字体:
       编者按:2011年8月25日,中国农科院舒文华、王长江、刘振虎、杨秀春和黄庆德5位同志,与全国430多名援疆干部一起奔赴新疆这块热土,成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院和农垦科学院的一分子,开启了为期3年的科技援疆生涯。3年来,他们牢记使命,克服困难,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在各自岗位上为新疆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农牧民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有关援疆工作总结批示中写道:“5位同志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办了许多有科研部门特色的大事、实事,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援疆单位给予了表彰、肯定,值得我们学习。”现陆续刊登院援疆工作小组和5位援疆同志的先进事迹,供大家学习交流。

    2014年8月11日上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七批援疆干部总结表彰大会”上,农业部援疆干部团队等50个集体被授予“第七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优秀团队”称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在8月8日也授予农业部援疆干部团队“援疆先进集体”称号。农业科学5名援疆干部作为农业部援疆团队(共10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两项光荣称号的获得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农科院赢得了荣誉。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到了自治区和兵团的高度肯定,分别被授予优秀援疆干部称号,并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农业部援疆干部团队获“援疆干部优秀团队”称号
舒文华(右二)、王长江(右一)、刘振虎(左一)与农业部其他3位援疆干部在表彰大会上合影留念
顾全大局,克服困难,踏上援疆征程
    2011年,对于舒文华、王长江、刘振虎、杨秀春和黄庆德5位同志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就在当年6月中旬,院、局、所有关领导分别同上述5位拟派往新疆工作的同志谈话。5位同志家庭和工作中都有诸多困难,但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对于全国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新疆的需要就是祖国的需要,他们克服困难,服从需要,毅然同430多名援疆干部一起于8月25号来到新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组部培训期间,刘振虎的母亲不幸去世,这时离集体出发只有三天的时间,他向组织请假,连夜赶回内蒙老家处理后事。本来有关领导同意他暂缓进疆,但他强忍悲痛心情,赶在大部队出发的前夜回到北京,一大早就出现在首都机场出发的队伍之中。
    从进疆之日起,援疆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国农科院的科技工作者分别成为了新疆“农科三院”的院、所和处级领导。这是各级组织的信任,是部、院党组和自治区、兵团党委的重托,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决心全力以赴,认真做事,踏实干事,为新疆农牧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基层,学习调研,增强科技援疆的责任感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了解情况,进入角色,援疆小组的5位干部深入新疆、兵团农牧区,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了解新疆的农牧业科研和生产实际情况。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之大,每次下乡调研都要奔波上千甚至上万公里,身体异常劳累。但他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无论在南疆、北疆,还是在农村、团场,大家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了解情况,详细咨询,倾听意见,交流探讨。通过调研,他们对新疆农牧业科技和农牧业生产情况有了基本认识,特别对新疆“农科三院”干部职工不怕困难、艰苦创业、在较为落后的科研条件下取得的科技成就感到钦佩,对新疆农牧民和兵团官兵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战天斗地、改天换地、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的英雄壮举所震撼,决心向新疆“农科三院”的科技专家学习,向各族农牧民和兵团战士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好援疆工作,为边疆的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实际,主动思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援疆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在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基础上,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为做好农业科技援疆工作建言献策。
    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舒文华先后写出了“在新疆农科院研究所调研的几点体会”等3个调研报告和 “关于农业科学支援新疆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议”等4份建议。他的有关建议分别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家洋院长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加强援疆、援藏工作”,对援疆援藏予以专项支持。农业部科教司专门设计了10个农业行业科技专项,投入经费近2亿元,以自治区、兵团农业科研机构为主,组织全国力量进行南疆四地州农业科技攻关。
    王长江针对自治区新增千万只肉羊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及时建议并组织起草制定了《新疆畜牧科学院〈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科技行动方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杨秀春发挥专业优势,写出了《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等3份调研报告,使援疆工作更加具体化、实际化。
    促进交流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新疆距离北京2600多公里,加强新疆农业科研单位同有关部委和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联系就格外重要。5位援疆干部积极主动同派出单位联系,得到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的大力支持,先后20多次陪同新疆“农科三院”领导、专家到上述3部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汇报交流;为了解决新疆高层次人才极度缺乏的问题,培养打造一支不走的博士队伍,协助促成新疆农科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在职博士生培养计划,目前已有2批23名青年骨干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援疆小组为了促进中国农科院同新疆“农科三院”的交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农科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实现了两院领导、专家的经常互访。近3年来,李家洋院长、陈萌山书记等院领导13人次分别到新疆“农科三院”考察交流。2013年3月,中国农科院15个研究所32位专家在吴孔明副院长的带领下,专程到乌鲁木齐和石河子,举行了中国农科院、新疆“农科三院”科技合作签字仪式暨中国农科院科技援疆工作座谈会,中国农科院15个研究所分别同新疆“农科三院”22个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两院的学术交流、项目协作等。
    现在,中国农科院同新疆“农科三院”的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渠道更加通畅、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中国农科院9名专家受聘为新疆农科院高级专家;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两院植保所在库尔勒联合建设“农业部库尔勒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稻所今年8月3号在阿克苏温宿县新疆农科院基地为“中国水稻所温宿新技术试验站”揭牌并举办现代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
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为新疆农科事业添砖加瓦
    援疆小组时刻牢记援疆干部使命,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3年来,他们积极主动,利用各方资源,联系业务、联系专家,尽最大努力,为新疆“农科三院”争取了一批项目、课题和资金。
    协助争取了一批科研平台,促进了学科建设。“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乌鲁木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落户新疆农科院;同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信息所和农经所合作的“新疆干旱区草业研究中心”、“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新疆畜牧共享服务分中心”和“新疆畜牧经济研究中心”在畜牧科学院成立。
    协助争取了一批科研项目。舒文华、刘振虎协助新疆农科院申报成功了科技部援外项目“塔吉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部948项目等12个项目;连续3年争取到国家基金项目10项以上,2014年达到18项,项目资金850多万元,创历史新高。王长江协助新疆畜科院兽医所、饲料所、草业所申报国家项目,并被确定为“放牧牛羊营养均衡需要研究与示范”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牵头落实了畜牧兽医技术区域示范、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与示范、动物流行病调查等项目并组织实施;联系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主持申报成功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新疆部分种猪场猪瘟净化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

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当好农业科技援疆的使者
    5位援疆干部始终牢记农业部和院党组的嘱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反恐维稳工作,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三股势力”。
    他们关心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加援疆干部扶贫济困基金会工作,自愿捐款看望慰问维吾尔族残疾女大学生,联系帮助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多次参加捐资助学、为困难职工募捐活动等,三年累计捐款1万多元,为促进民族团结尽了一份力。
    他们不负众望、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顺利完成援疆任务。援疆期间,黄庆德90岁高龄的老父亲因病去世,他没能在老父亲床前悉心照顾、尽儿女之孝。来疆前,杨秀春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特别需要妈妈照顾,照看孩子的责任只能落到丈夫肩上。她有时回京,女儿会习惯性地叫她“爸爸,……”,每当此时杨秀春就会喉头哽咽,对女儿的愧疚萦绕心头。2013年5月,杨秀春70多岁的老母亲突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和严重的关节炎,卧床不起,作为女儿,不能在床前照顾生病的母亲,无法在亲人面前尽孝,经常会使她感到深深的歉意。但她只能把对父母、爱人和孩子深深的歉疚和自责留在心底,努力将之化作动力,用更好的援疆成绩来回报他们……。
    3年来,5位援疆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他们像新疆的雪松白杨一样不畏艰难困苦、用心做好工作,服务各族人民,他们是战斗的集体。每逢遇到新疆重要突发事件发生,都相互问候、相互鼓励;每逢在一起相聚,都倍感亲切,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他们是团结的集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远离亲人,甘于寂寞,默默无闻为新疆农牧科技事业埋头苦干,他们是农业部、农业科学的农业科技援疆的使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