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先进人物系列报道之二:麦田的守望者
——记农业科学作科所研究员 肖世和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3-09-18
1974年2月,未满19岁的肖世和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四川广汉良种场插队落户。当年10月,肖世和被安排到温江地区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培训班受训半年。第二年,他负责的280亩小麦原种平均亩产增加了100多斤,因为表现突出他当生产队长、副场长。1977年3月肖世和被选拔到四川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在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读完硕士、博士研究生。1992年来到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多年来,守望麦田,让小麦增产就是肖世和的工作目标和心中最质朴且伟大的心愿。
1997年,我国小麦总产达到12329万吨以后,播种面积连年下滑,从4.5亿亩下降到3.3亿亩,2003年总产量仅8649万吨,不能满足消费需求。2004年,面对粮食生产滑坡,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留守农民素质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不力等综合问题,农业部启动了科技入户工程。肖世和被聘为小麦首席专家,负责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了帮助基层技术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2005年春节期间,肖世和就开始到各地小麦示范县巡回考察。由于事先根据小麦生育期早晚安排好日程,到各县的时间全部赶在了当地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之前。在49天时间里,他走完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北11省区的20个示范县,相当于从东西方向把全国麦区走了两个来回。
肖世和先后考察了100多个示范县,与省里专家一起召开技术指导员培训会,累计达到5026人次。2005年初,在一个示范县开技术指导员培训会时,到会人数不少,但点名时发现只有工作单位在县城的10人到会,其余都是临时充数的农业局机关干部。肖世和立即要求休会,改在第二天继续开会,并请县级首席专家通知工作单位在乡镇的40人务必出席。会后了解到原因是因为当地技术指导单位没有经费,于是肖世和就与各省小麦首席专家联系,请有能力的育种专家从自己小麦品种转让收入中给每个示范县借支一半经费。同时也注意与各县行政领导沟通交流,由县财政配套或先借支部分经费,保证了第一批小麦示范县的科技入户工作顺利起步。麦收后调查结果显示,首批启动的20个示范县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入户组织网络,及时开展了技术指导工作,培养了20052个示范户,带动当地农户的124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增加53公斤。并为以后几年增加的80多个小麦示范县提供了学习样板,促进了各省的科技入户工作。
冬小麦一生要经历秋、冬、春、夏,从10月到次年6月,8个多月时间无论何时何地有异常天气,小麦科研人员都要到田间反复查看。每年“十一”、“五一”和“端午”万家团圆的假期,科研人员却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他们忙于播种、杂交、收获,不得休息。小麦抽穗扬花后,几乎每天都需要下地观察、记载和管理。这段时间肖世和每天早晨5点就下地观察苗情长势,因为早晨气温不高,光线不强,工作效率高。他主持完成了小麦抗逆高产育种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利用春化基因鉴定冬季抗冻害品种、利用高温灌浆特性鉴定抗干热风品种和利用生化技术鉴定抗穗发芽品种等等,在各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气候灾害增多,干旱、低温、干热风、烂场雨等隐性灾害更加频繁,小麦生产上对抗逆稳产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肖世和的研究成果也得到更多重视,国内几十个科研团队无偿使用了他研发的技术或在新品种推广时得到了新技术的帮助。
2007年底,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功破解了我国农业科研体制多年积累的弊端,为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启动前夕,2007年11月,肖世和92岁高龄的老父亲去世,当晚他赶回四川广汉与父亲作最后的告别。第二天得到单位通知要求他立即回京参加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的规划工作。作别父亲,告别亲人,肖世和揣着悲痛当晚回到北京投入工作。小麦产业体系启动以来,肖世和兢兢业业,各地专家团结协作,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多次受到农业部领导表扬。这一次次成绩的取得都是他作为儿子给予父亲最好的礼物,最深切的缅怀和纪念。
2010年前后,粮食企业反应收不到合格的强筋小麦,需要增加进口;而农民反应强筋小麦产量一般低于普通小麦,不能优价出售就不划算,所以在高产田里一般通过普通品质小麦的增产来增收。低产田的问题怎样解决?优质小麦怎样发展?这些都是小麦科研人员必须立即回答的问题。在黄淮麦区三大低产土壤中,有一种叫砂姜黑土,总面积4000多万亩,这种土壤不经过改良就种小麦很难获得高产稳产。肖世和发现这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强筋小麦的品质形成没有障碍,它后期供肥能力较强的特点符合强筋小麦的需肥规律。如果在改土的同时,利用砂姜黑土来专门种植强筋小麦,虽不明显增产,但可确保农民增收。于是肖世和向农业部科教司领导建议把“黄淮麦区砂姜黑土强筋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列为“十二五”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得到批准。
2011年以来,肖世和精确划定了砂姜黑土覆盖范围,筛选了15个适宜砂姜黑土种植的强筋品种,制订了专门的栽培技术规程,联系了14个粮食企业参与收购。2012年,在小麦赤霉病较重的不利形势下,肖世和指导的粮食企业收购到54.5万吨强筋小麦,平均收购价1.16元/斤,比当年国家收购价高0.14元,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1.5亿元。
肖世和曾发出感叹“生活在国家发展最好的时代,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我是幸福的。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工作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黄金时期,我是幸运的!终生守望麦田,是我最大的心愿”。
忧心小麦总产下滑, 49天走了麦区20个示范县
1997年,我国小麦总产达到12329万吨以后,播种面积连年下滑,从4.5亿亩下降到3.3亿亩,2003年总产量仅8649万吨,不能满足消费需求。2004年,面对粮食生产滑坡,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留守农民素质不高、基层农技推广不力等综合问题,农业部启动了科技入户工程。肖世和被聘为小麦首席专家,负责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了帮助基层技术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2005年春节期间,肖世和就开始到各地小麦示范县巡回考察。由于事先根据小麦生育期早晚安排好日程,到各县的时间全部赶在了当地小麦春季田间管理之前。在49天时间里,他走完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北11省区的20个示范县,相当于从东西方向把全国麦区走了两个来回。
肖世和先后考察了100多个示范县,与省里专家一起召开技术指导员培训会,累计达到5026人次。2005年初,在一个示范县开技术指导员培训会时,到会人数不少,但点名时发现只有工作单位在县城的10人到会,其余都是临时充数的农业局机关干部。肖世和立即要求休会,改在第二天继续开会,并请县级首席专家通知工作单位在乡镇的40人务必出席。会后了解到原因是因为当地技术指导单位没有经费,于是肖世和就与各省小麦首席专家联系,请有能力的育种专家从自己小麦品种转让收入中给每个示范县借支一半经费。同时也注意与各县行政领导沟通交流,由县财政配套或先借支部分经费,保证了第一批小麦示范县的科技入户工作顺利起步。麦收后调查结果显示,首批启动的20个示范县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入户组织网络,及时开展了技术指导工作,培养了20052个示范户,带动当地农户的124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增加53公斤。并为以后几年增加的80多个小麦示范县提供了学习样板,促进了各省的科技入户工作。
深入田间观测,研发新技术助农增产增收
冬小麦一生要经历秋、冬、春、夏,从10月到次年6月,8个多月时间无论何时何地有异常天气,小麦科研人员都要到田间反复查看。每年“十一”、“五一”和“端午”万家团圆的假期,科研人员却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他们忙于播种、杂交、收获,不得休息。小麦抽穗扬花后,几乎每天都需要下地观察、记载和管理。这段时间肖世和每天早晨5点就下地观察苗情长势,因为早晨气温不高,光线不强,工作效率高。他主持完成了小麦抗逆高产育种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利用春化基因鉴定冬季抗冻害品种、利用高温灌浆特性鉴定抗干热风品种和利用生化技术鉴定抗穗发芽品种等等,在各地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气候灾害增多,干旱、低温、干热风、烂场雨等隐性灾害更加频繁,小麦生产上对抗逆稳产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肖世和的研究成果也得到更多重视,国内几十个科研团队无偿使用了他研发的技术或在新品种推广时得到了新技术的帮助。
2007年底,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功破解了我国农业科研体制多年积累的弊端,为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启动前夕,2007年11月,肖世和92岁高龄的老父亲去世,当晚他赶回四川广汉与父亲作最后的告别。第二天得到单位通知要求他立即回京参加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的规划工作。作别父亲,告别亲人,肖世和揣着悲痛当晚回到北京投入工作。小麦产业体系启动以来,肖世和兢兢业业,各地专家团结协作,为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多次受到农业部领导表扬。这一次次成绩的取得都是他作为儿子给予父亲最好的礼物,最深切的缅怀和纪念。
推广强筋小麦,让低产田高产稳产
2010年前后,粮食企业反应收不到合格的强筋小麦,需要增加进口;而农民反应强筋小麦产量一般低于普通小麦,不能优价出售就不划算,所以在高产田里一般通过普通品质小麦的增产来增收。低产田的问题怎样解决?优质小麦怎样发展?这些都是小麦科研人员必须立即回答的问题。在黄淮麦区三大低产土壤中,有一种叫砂姜黑土,总面积4000多万亩,这种土壤不经过改良就种小麦很难获得高产稳产。肖世和发现这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强筋小麦的品质形成没有障碍,它后期供肥能力较强的特点符合强筋小麦的需肥规律。如果在改土的同时,利用砂姜黑土来专门种植强筋小麦,虽不明显增产,但可确保农民增收。于是肖世和向农业部科教司领导建议把“黄淮麦区砂姜黑土强筋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列为“十二五”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得到批准。
2011年以来,肖世和精确划定了砂姜黑土覆盖范围,筛选了15个适宜砂姜黑土种植的强筋品种,制订了专门的栽培技术规程,联系了14个粮食企业参与收购。2012年,在小麦赤霉病较重的不利形势下,肖世和指导的粮食企业收购到54.5万吨强筋小麦,平均收购价1.16元/斤,比当年国家收购价高0.14元,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1.5亿元。
肖世和曾发出感叹“生活在国家发展最好的时代,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我是幸福的。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工作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黄金时期,我是幸运的!终生守望麦田,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