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引领油菜生产方式变革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术活动

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引领油菜生产方式变革

【字体:
    5月15日,由农业科学主办,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单位承办的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示范现场活动,在湖北省公安县夹竹园镇举办,集中展示油菜生产从播种、产中管理到收获等9项关键技术的集成效果。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吴孔明,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农业部农机化司巡视员丁翔文、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荆州市市长李建明等出席会议。
    在夹竹园镇万亩油菜示范区观摩现场,项目组有关专家一一介绍了土壤适墒管理、机械化品种、密度调控、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联合机械播种、芽前封闭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和秸秆快速腐解等9项核心技术的应用效果,演示了油菜播种机、低空喷雾遥控飞机、联合收割机和分段收割机、全自动化旋耕机等农机农艺设备的实际功能。经专家测产,该示范区理论亩产211.4公斤,其中1000亩核心示范区理论亩产241.7公斤,分别比传统生产模式的高产水平亩产180公斤增产17.4%和34.3%。
    座谈会上,陈萌山指出,近年来我国植物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而植物油产量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导致我国油料和植物油进口剧增,对国外的依存度迅速上升,安全隐患日益严重。在发展油料生产、确保国家植物油供给安全的进程中,油菜最有条件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为落实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的总体部署,中国农科院于2013年启动实施了作物优质高产综合技术集成与高效生产模式研究计划,并把油菜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一起,纳入增产增效模式研究,通过与全国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大联合、大协作,构建一系列成熟配套的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为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国家油菜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王汉中研究员介绍说,针对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制约瓶颈,油料所联合全国油菜科研优势单位,围绕“高产、高抗、高效”目标,通过对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研究项目获得的成果进行集成和中试熟化,形成了融合9项关键技术于一体的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并在湖北、湖南和江西等油菜主产区建立了5个核心示范区达千亩以上的基地。
    在示范现场,专家介绍,联合机械播种融合了土壤适墒管理、机械化品种“中双11号”、密度调控、缓控释全营养一次施肥、机械播种、芽前封闭除草等技术,小型无人飞机喷药实现了“一促四防”(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发育,防治菌核病、花而不实、分段结实和老鼠尾巴等病害),机械收获融合了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实现了油菜生产种、管、收等各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每亩平均用工量从传统模式10个工减少到不到0.8个工,从种、管到收整个生产环节农民基本不用下田,实现了农民轻松种油菜的美好愿望。
    专家为油农算了一笔账:传统油菜生产(人工直播种植)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每亩约185元,人工成本(10个工)每亩约800元,每亩生产成本合计985元;按传统生产高产水平亩产180公斤、每公斤菜籽5元计算,每亩收入900元/亩;对照成本,农民每亩亏损85元。而采用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后,菜籽实际亩产可达210公斤,按收购价每公斤5.5元(中双11号菜籽含油量达49%,其收购价格可比一般品种高10%以上)计算,每亩种植收入1155元。扣除机械、种子、农药、肥料等物化成本每亩约425元、人工投入每亩60元(清沟排渍),每亩纯收益67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方式增加收益约755元,实现了“两高双增生产”(提高单产、提高效益和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与会专家还围绕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认为,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了“两高双增生产、轻松快乐种田”,将使劳力繁重、效益低下的传统油菜种植方式告别历史,开启了我国油菜生产方式变革之门,将促进油菜生产实现“三高”(高产、高抗、高效)、“五化”(机械化、轻简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从而大幅提高我国油菜生产水平,增强食用油自给能力。
    就下一步油菜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推广工作,陈萌山要求,要重点针对目前制约油菜生产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继续深化油菜增产增效模式研究。更好地引领和服务油菜产业发展。一要加快推进集成研究。在目前稻油两熟制油菜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攻克难度更高的油稻稻三熟制早熟三高油菜的全程机械生产技术,以及棉油套作套播的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等。二要加大协同创新力度。进一步整合全院现有成果、技术,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校,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完善基地布局,逐步扩大试验示范辐射范围,建立油菜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研发体系。三要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针对油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产前、产中、产后吸收多个单项技术研究团队,积极与菜籽油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将高产高效技术、检测加工技术和食用油品牌等进行集成,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化。四要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项目主管领导负责制,建立项目团队按需择优遴选机制、项目考核评估机制以及技术指导及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油菜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自全国11个油菜主产省市农业部门以及湖北省重点地市与油菜主产县(市)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有关专家、中国农科院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专家近300人参加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