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研讨会召开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成果转化局
作者:任庆棉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1-26
1月23日,农业科学副院长王汉中在河南省安阳市主持召开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西北区)工作研讨会,审议讨论了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持的西北(新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
王汉中指出,中国农科院开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行动,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一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单季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的样板,达到高产高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的目标;二是通过主要粮食作物或棉花与固氮养地作物合理轮作,有效恢复土壤地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多年积累的定点观测数据为支撑,构建起区域农业轮作“红绿灯”指南,提出最佳作物搭配与轮作模式,实现周年长期绿色高产高效;四是集成产前、产中、产后相关技术,搭建区域农业“互联网+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应用与展示平台,提出区域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全产业链的增产增效;五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集成所内、院内、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建立全国协同的集成创新与示范联盟,提高成果转化与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王汉中强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行动是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的“升级版”,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高度重视。各单位要借鉴棉花所的做法,按照陈萌山书记的要求,“一把手”亲自抓,早谋划,早落实,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科院组织实施了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先后实施了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奶牛、羊等9个项目。通过院内外兄弟单位联合攻关,整合了院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构建了由国家、省、市三级创新主体组成的协同攻关网络,建立了服务全国的研究、示范、推广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协同攻关平台。为了推进工作的深入发展,全院决定从2016年开始,推出集成创新与示范的“升级版”,实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行动,拟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长江上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10个重点区域建立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
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棉花所所长李付广、农田灌溉研究所党委书记黄修桥、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学昆以及植保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昌吉州农业局、昌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王汉中强调,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行动是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的“升级版”,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高度重视。各单位要借鉴棉花所的做法,按照陈萌山书记的要求,“一把手”亲自抓,早谋划,早落实,为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2013年开始,中国农科院组织实施了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先后实施了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奶牛、羊等9个项目。通过院内外兄弟单位联合攻关,整合了院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构建了由国家、省、市三级创新主体组成的协同攻关网络,建立了服务全国的研究、示范、推广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协同攻关平台。为了推进工作的深入发展,全院决定从2016年开始,推出集成创新与示范的“升级版”,实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行动,拟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长江上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10个重点区域建立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
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棉花所所长李付广、农田灌溉研究所党委书记黄修桥、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学昆以及植保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昌吉州农业局、昌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南财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