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用精神力量撑起农业科研这片天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要  闻

[人民日报]用精神力量撑起农业科研这片天

【字体:

  我国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创新进取的精神成为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宝贵财富。

  扎根黄河故道,发展果树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不久前,笔者到农业科学郑州果树研究所采访,听了该所三代人的科研故事后很受触动。他们在一代代传承接力中不忘初心、扎根沙地、攻坚克难、造福百姓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原来,60年前,一批农业科研人员来到黄沙肆虐的黄河故道,不问条件、不计得失,扎下根来为农服务。科研人员在无房屋、无土地、无科研设备的“三无”条件下,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引进推广了一批酥梨新品种,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把这片过去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了生活富裕的绿洲。更为可贵的是,60年过去了,青年科研人员自觉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农业科研领域,像郑州果树研究所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农业科研通常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条件普遍比较艰苦。农业科研周期长,培育一个新品种有时需要科研人员一辈子的辛劳。此外,农业科研还存在投入风险高、新品种不易推广等种种难题。面向农业实际需求,坚持做好农业服务,着实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多年实践中,我国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创新进取的精神成为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宝贵财富。这些精神的感召和激励,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近年来持续攀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当前亟须找准农业科技突破方向,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创新发展的突出科技难题。国家的需要为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需要更多农业科研工作者扑下身子、深入乡村,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实际科学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