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话农业】重创新,培育竞争新优势
这一年,我国传统产业改造进程加快,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但也应当看到,经济结构调整仍在持续,需要我们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形成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国有机农业面临产业配套不成熟,现有技术应用范围小、成效低等问题,无法有效控制病虫害;加之土壤肥力不足,导致有机产品产量低、成本高。”王静委员说。
王静委员建议,提升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质量,需引进与自主并举,重视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推广使用;特别要重视高效有机农业投入品研发,改善无优良种可选、无高效肥可施、无“良药”可用的尴尬局面,为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王静委员表示,要鼓励种养结合等多种生产方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重点解决有机农业产量低、质量差问题。
邹磊委员表示,应构建以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出台激励政策,为企业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引导、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实现由单一装备制造向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转变,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
邹磊委员表示,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所放缓、行业形势严峻、转型压力巨大,尤其是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待攻破,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割裂、缺乏系统化解决方案等问题亟需解决。
邹磊委员还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在装备制造业产能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直接有力的支持。同时,强化全社会质量文化培育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戴继双代表表示,要将资金向真正具有科技成果转化实力的企业倾斜,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尤其是不断突破高端装备核心技术。
2018年,沈鼓集团共开发新产品210种,完成科研攻关项目137项。首次荣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年申请并受理专利91项。10万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用压缩机组通过国家级鉴定,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同时,我国首台国产AP1000屏蔽电机核主泵试验成功。
由于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方面掌握了主动权,使得沈鼓集团效益倍增。去年,沈鼓集团完成新产品产值46.6亿元,同比增长119.4%。同时,国际市场订货量也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
“如果没有科技、人才支撑,西部地区发展会很困难。”宋宝安代表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之一。
宋宝安代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贵州大学研发了茶叶质量安全、蔬菜种植、生态稻米等关键技术,为贵州茶产业等优势产业构建起科技屏障。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植物保护院士团队还在23个县(区)建设了35个核心示范基地,集成核心示范面积达13.2万余亩,病虫害防治效果达70%以上。
宋宝安代表认为,将带领团队更加注重贵州茶产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研究利用;同时,充分利用贵州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实施“以虫治虫”“以草治草”“以菌治菌”,加强病虫害防控,为打造贵州生态茶、干净茶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必须依靠科技力量,做好长远规划。”朱定真委员表示,对区域内各类资源摸清家底、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
朱定真委员表示,打造产业集群必须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全面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才能趋利避害、因地制宜。有科技作支撑,才能为产业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气候带出现较为明显的摆动。对此,朱定真委员建议,开展全国范围的气候区划,为调整产业布局和打造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支撑。“如今,地理信息测绘、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认识全国范围内的气候新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精确依据。”
陈萌山委员表示,我国农产品供给已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食物生产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平衡状况日益凸显,质量好、有品牌、受青睐的农产品供给仍显不足。
目前,我国能量供给总体过剩,特别是城乡之间营养状况发展不平衡。比如,城市居民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慢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
陈萌山委员表示,要以科技为支撑,加强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引导。同时,大力推进营养导向型技术能力和营养标准建设。一方面,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把营养质量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标准,使农产品有明确的营养指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强化监管和引导,全面建立农产品营养标准,推动我国农业和食物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