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生:蔬菜生产机械化破题还需谋定后战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陈永生:蔬菜生产机械化破题还需谋定后战

【字体:

    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一路破冰前行,蔬菜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相对而言,前行速度缓慢。生产机械化发展现阶段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亟待众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解决。面对一系列难题,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生分析,我国很多地方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情况不明,目标不定,思路不清”,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根本扭转。对此,他提出对策与建议。
    加强调研 科学规划蔬菜生产机械化区域发展战略
    针对“情况不明”这一症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调研,摸清现状。陈永生建议:各地要对本地区包括露地和保护地在内的蔬菜生产种类和面积、生产经营主体和形式、机械化现状和需求等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点面结合,摸清底数。据了解,目前我国对保护地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评价标准是2012年底全国统一试行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对于面积占总量70%以上的露地蔬菜来讲,还没有统一的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亟需尽快制定并颁布实施。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准问题。我国蔬菜生产分布广泛,区域差异明显,要对蔬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尤其要系统研究分析本地区蔬菜生产农艺和机械化融合中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蔬菜生产机械化问题的突破口。
    第三要理清思路,科学规划。要在国家宏观蔬菜生产六大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指导下,进一步提升蔬菜标准园建设水平,推进蔬菜生产向更高层次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机械化生产创造更好条件。与此同时,要迅速启动蔬菜生产机械化区划工作,制定发展目标,明确不同生产区域、主要蔬菜种类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发展模式与主推机型,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加大投入 切实提高蔬菜生产装备技术供给能力
    现阶段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与蔬菜生产装备技术的供给能力不足密切相关。陈永生对此表示,此时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予以关注,加大投入。具体来说,从研发重点来看,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要一起抓,作业装备与设施结构要一起抓,钢架大棚与日光温室要一起抓;从支持投入渠道来看,加大科研投入与倾斜购机补贴要一起抓;从技术应用重点来看,蔬菜生产的机械化要与省力化、信息化技术一起抓。关于当前我国蔬菜生产装备技术研发的重点,陈永生认为,应该包括专用化底盘、精细化整地、精量化播种、高速化移栽、轻简化收获等几个方面。
    创新机制 合力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
    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对此,陈永生认为,现阶段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需要创新机制,各方面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其中包括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蔬菜生产农艺与装备技术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自主购机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等。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由于蔬菜的多样性、生产中的特殊性,与其他作物相比,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显得更为重要,任务也十分艰巨。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蔬菜生产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统筹蔬菜生产农艺与农机融合的问题。陈永生就当前情况介绍道,需要农艺和农机间一起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适应机械作业的园区建设标准化技术、适应机械耕作的蔬菜栽培模式规范化技术、适应机械播种的蔬菜种子前处理技术、适应机械移栽的蔬菜育苗标准化技术和适应机械采收的蔬菜育种、栽培技术等。
    提升蔬菜机械化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大力度研发和优化作业装备技术、提高机械装备保障能力的同时,还要以如何适应机械作业、发挥机械作业效率为核心,研究优化蔬菜园区规划技术、设施结构优化技术、栽培农艺优化技术、机具选型优化配置技术、机具作业规范优化技术等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这就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多学科间的协同,进行集成创新,使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组装成套。陈永生特别建议,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蔬菜生产基地,由农机、农艺两方面的队伍进行产、学、研、推协同发展,针对几种主要种类的蔬菜,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技术和模式的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取得突破后继而在面上推广应用。

    (作者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研究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