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等:金融危机后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后,我国蛋鸡产业恢复较快但市场稳定性较差,鸡蛋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效益大起大落。可以说,我国蛋鸡养殖虽然在阵痛中逐步推进了行业内部的整合,但也带来了养殖户利益受损、市场供应不稳等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蛋鸡产业年际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蛋鸡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引导我国蛋鸡产业有序发展和推动市场均衡供应提供有益借鉴。
一、2008~2009年我国蛋鸡产业受多个事件影响
陷入低迷休整期
2007年是我国蛋鸡行业的黄金时期。虽然2007年第四季度,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下跌,造成养殖户收益减少,甚至不同程度的亏损,但从全年来看,蛋鸡养殖的年平均收益良好。此外,由于政府部门和养殖户对流行病的高度重视和预防措施的得力实施,没有发生大的流行病疫情,蛋鸡养殖户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未来充满信心。
但好景不长,2008年,由于鸡蛋供求关系失衡,在高成本低效益下运行的蛋鸡行业开始陷入低迷;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三聚氰胺和禽流感等事件的影响,使得2008年底的蛋鸡产业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9月曝光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鸡蛋消费量骤减,鸡蛋价格随之大幅下降,养殖户利益受损;加之年末禽流感等疫情较为严重,养殖户开始大量淘汰蛋鸡,使得年底蛋鸡存栏量严重偏低。在几个事件的综合影响下,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鸡蛋市场的供求两端都发生了迅速萎缩。蛋鸡存栏量和鸡蛋总产量持续下降,与2008年10月的高位相比,降幅分别达24%和23%;同时,受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对市场消费的影响,鸡蛋需求量亦下降10%以上。故此,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鸡蛋价格持续低迷,于2009年2月份(春节节后效应)达到本阶段蛋价最低点,只鸡盈利也一直处于低位;生产者补栏积极性较差,观望情绪严重。
从2009年3月份开始,形势得以扭转,由于鸡蛋供应量的持续不足和消费者信心的逐渐恢复,使得鸡蛋市场需求量相对增加,为蛋价上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2009年3~5月行情逐步向好,鸡蛋价格结束前期下降走势,稳定上升,只鸡盈利也有较大幅度提高;7~9月,受到中秋、国庆双节效应的拉动,养殖效益迎来本年度第二波上涨态势,且涨势更加显着,鸡蛋价格和只鸡盈利均连续3个月增长,8月份增幅最大,9月份达到前10个月的最好水平。总体而言,2009年,我国蛋鸡产业已逐渐摆脱2008年底三聚氰胺、禽流感和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处于恢复休整期。
二、2010~2011年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形势
持续向好创历史最高水平
经过2009年的休整,我国蛋鸡行业走出低谷,于2010年下半年步入新一轮上涨行情。2010年,我国蛋鸡行业经历了上半年的持续低迷和下半年的震荡走高,蛋鸡养殖效益先抑后扬,呈现典型的“V”字型特点。受2009年市场景气度低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产蛋鸡存栏、鸡蛋价格和只鸡盈利不断下滑;而5月份后,在饲料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攀升的推动下,鸡蛋价格开始由稳定上涨进入到快速上涨,9月份和11月份不断突破历史高点。据统计,2010年6~12月,养殖户平均只鸡盈利水平累计增长了近10倍,每只产蛋鸡全年养殖获利在20元左右。
不断提高的获利水平给长期低迷的蛋鸡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推动我国蛋鸡行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使得2011年的蛋鸡养殖获利始终位于历史高位。据统计,2011年每只产蛋鸡全年累计盈利突破35元,商品蛋鸡从业者收益相当可观。但与2010年的走势不同,2011年蛋鸡养殖效益呈现倒“N”型的变动趋势,获利水平分别于春节和中秋前夕达到年度峰值,创近年来的历史新高。尤其是在9月份,各地每公斤鸡蛋零售价格均突破10元大关,养殖户获利空间大增。但10月份中秋和国庆双节过后,由于鸡蛋市场供求偏紧的矛盾逐渐得到缓解,鸡蛋价格因此出现大幅回落,而同期蛋鸡养殖成本则持续上升;在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下,蛋鸡养殖效益持续显着下滑,至2012年2月,多数养殖户已处于亏损状态。至此,蛋鸡养殖行业持续了一年半的上涨行情宣告结束,我国蛋鸡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整合调整期。
三、2012~2013年我国蛋鸡产业高位回调
使得过剩产能得到有效释放
经过了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一整年的高峰期,2012年初蛋鸡养殖即进入低谷,蛋鸡存栏、产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都在上半年经历了一个持续下降的过程,下半年则在低位盘整,小幅震荡。2012年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市场导致蛋价从2011年的高位明显回落,加之成本的上升,使蛋鸡行业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寒冬”,养殖户连续7个月全面亏损;下半年,市场供求逐渐趋于平衡,5月底、6月初,成本推动和节日效应等因素促使蛋价强势反弹,于9月份达到年度峰值,蛋鸡养殖亦随之逐渐走出低谷,从8月份开始获得小幅盈利。但从全年来看,后期的盈利无法弥补前期的亏损,导致2012年成为近年来蛋鸡养殖效益最差的年份。由于年度养殖效益欠佳,养殖户亏损严重,很多中小规模养殖户主动或被迫退出蛋鸡养殖行业,从而使得蛋鸡存栏量逐步回落,蛋鸡生产逐步由过剩向平衡调整。
与2012年前低后高的形势相反,2013年蛋鸡养殖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2013年初,受春节节日效应拉动,鸡蛋价格小幅上涨,养殖获利较为可观;但2月份春节过后,鸡蛋价格和养殖效益即开始显着下降;4月底爆发的H7N9流感疫情,导致淘汰鸡价格一蹶不振,鸡蛋价格于4~7月持续低位震荡,同期蛋鸡养殖亦从微利状态再次进入持续亏损期;8、9月份蛋价虽有明显回升,但因需求市场疲软,中秋节节日效应的拉动作用远不及往年同期,9月份蛋价亦未能超过年初峰值,只鸡盈利仅略高于盈亏平衡点。2013年,蛋鸡养殖成本平稳运行,鸡蛋价格和养殖效益好于2012年,但盈利水平依然较低。此外,在2012年蛋鸡养殖整体亏损和2013年H7N9疫情的连续冲击下,蛋鸡养殖户信心受挫,尤其是小规模养殖户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整合程度加深。由此,使得2013年蛋鸡饲养量和鸡蛋产量总体延续了2012年震荡下调的趋势,相对于2011年下半年的存栏高位,我国蛋鸡饲养规模已由产能过剩回落至正常水平。但从市场供求来看,由于2013年种鸡市场的萧条以及白羽肉鸡大批量引种,用于孵化雏鸡的种蛋转为食品蛋销售,销售比例达30%以上,有效增加了鸡蛋供应量;而受中央有关规定影响,礼品及户外消费等蛋品需求则下降了一半以上,故2013年我国鸡蛋市场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
四、促进我国蛋鸡产业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继续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蛋鸡产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
制定实施科学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控制祖代鸡的数量和规模,保障行业的整体利益;对新建蛋鸡养殖场进行严格审批和合理规划,确定基本的准入门槛;采取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蛋鸡产业资源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逐渐转变养殖模式,积极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同时,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新增投资充分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降低产业整体运行成本,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
2、建立和完善鸡蛋市场预警预测系统,降低行业决策风险
进一步加强对蛋鸡产业的预警预测工作,积极把握和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客观监测并及时发布鸡蛋生产与市场价格信息,尤其加强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协调,降低行业因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风险,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业者理性经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职业队伍,增强蛋鸡养殖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接收和判断能力。
3、加大蛋鸡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实施系统支持蛋鸡粪肥料的产业化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蛋鸡粪资源化、肥料化利用的补贴力度,探索有效的补贴方式,并逐步规范其运作。同时,加强对有机肥施用效果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开发潜在市场。
4、建立健全蛋鸡养殖受灾保险和保障机制,有效降低养殖户损失
目前我国养殖险严重缺位,养殖户所能得到的保障少之又少。当发生保险事故时,养殖户可以得到基本保险金额的赔偿,但与实际经济损失相比,可谓杯水车薪。虽然政府会相应给予一定补贴,但赔偿比例较低。一旦遇到像禽流感这样的突发疫情,大量扑杀家禽,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就更加严重。为此,政策性保险必须跟进,而且应根据养殖户损失程度,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考虑设立蛋鸡养殖业者保障基金,尽早出台应急预案,缓解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5、引导和推进蛋品加工业发展,提高蛋品加工水平
以投资、补贴、信贷等政策,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在科技投入、设备投资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进程;出台外国企业引进、国内企业培植和小型企业重组的优惠措施,通过引进、培植、做强、整合重组,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蛋品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转化速度,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蛋品附加值。
6、完善蛋品质量认证和监督检验机制,促进品牌蛋发展
企业应通过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关认证,不断提升蛋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逐步扩大品牌蛋市场份额。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标准,严格检验程序,定期对市场上的品牌鸡蛋进行抽查,防止假冒伪劣蛋品以次充好,保障消费者利益。
7、加强科学、客观、理性的舆论宣传,正确引导消费
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平台,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引导大众关注蛋品行业,减少消费者对禽类产品的错误认识,避免消费恐慌。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禽类生鲜制品的排查,做到科学宣传与正面引导,防止不当宣传对产业带来的负面伤害。
(作者:农业科学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薛丽副研究员、赵一夫研究员、秦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