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燕: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及分布
最近,习近平同志对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据国土资源部数据,1999-2006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面积1169.9万hm2。东北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其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因此,摸清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及其分布,分析各个区域后备耕地资源的特点,为合理开发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供依据。
一、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类型、数量
东北区历来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区,但随着持续不断的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剩不多。根据国土部调查,2003年东北区耕地后备资源的总量为55.91万公顷,仅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7.61%。其中,可开垦土地为53.44万公顷,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95.58%,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土地面积为2.47万公顷,占耕地后备源总面积的4.42%。另外,根据中国科学院遥感监测,2010年东北区未利用地面积为500.67万公顷,仅占全国未利用地面积的2.35%,比2005年减少了486.07万公顷,每年以12.69%的速度在递减,未利用地类型主要为沼泽地、盐碱地、裸土地和其他未利用土地。
(一)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
可开垦土地是东北区主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占后备耕地资源的95.58%,其中吉林省达到了97.79%。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荒地和可开垦盐碱地是主要类型,分别占可开垦后备耕地的40.15%和26.57%,二者占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的66.72%,说明东北区荒地和盐碱地是今后开垦治理的主要后备耕地资源。其次,可开垦沼泽地和苇地占19.76%,表明湿地在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东北区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我国湿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可开垦滩涂占11.70%,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可开垦滩涂占全省后备耕地资源面积的33.97%,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二)可复垦后备耕地资源
可复垦土地占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的4.42%,所占比例较小。可复垦土地中废弃压占破坏地占可复垦土地的65.96%,塌陷地占12.63%,自然灾害损失毁地占21.41%。从东北三省来看,辽宁省可复垦耕地比例稍高,占8.04%,其中,废弃压占破坏地所占比例较高,接近80%。
二、东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分布状况
(一)总体分布特征
总体来看,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集中在大小兴安岭以南的西部边缘区和东部零星边缘区。白城、佳木斯、黑河、齐齐哈尔是后备耕地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分别占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的27.41%、7.68%、6.01%、5.71%,具体分布比例和分布类型见图1和图2。
东北区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类型主要为可开垦荒草地和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荒草地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的沈阳市、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佳木斯、黑河等地。分布在漫岗缓坡地、平地或宽谷低平地的可开垦荒草地,其主要土壤类型为黑土、草甸黑土等,土壤肥沃,除部分低平地有季节性积水或内涝外,大部分易于开垦利用;分布在丘陵山地或高平原上的可开垦荒草地,水资源比较缺乏,有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土层薄,土壤贫瘠,有效养分低,保土、保肥能力低,开发后供水能力不足,措施不当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需要有完善的灌溉配套设施和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进行开发;可开垦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的白城市和西部的松原市,地势低洼,冷浆,含盐量高,肥力低,开发后不易耕作;可开垦的滩涂、沼泽地、苇地等湿地广泛分布在河流两岸及平原的低平涝洼地和江河洪泛区,虽然开发前有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比较丰富,但开发后,容易发生洪涝灾荒,过度开发更容易造成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破坏,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抚顺市、阜新市,吉林省的吉林市、通化市、延边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鸡西市、黑河市。上述区域大多为东北区传统的采煤、采矿基地,是东北区工矿废弃地的主要分布区,开发复垦废弃土地。
图1东北区各地级市后备耕地资源分布 图2东北区不同类型后备耕地资源分布
(二)区域内分布特征
按省分布来看,黑龙江省依然是后备耕地资源最多的区域,其后备耕地面积占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的47.35%,其次是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占36.09%和16.56%。中国科学院2010年遥感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未利用土地面积为363.72万公顷,占东北区未利用地面积的72.73%,占全国未利用面积的1.71%。
黑龙江省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佳木斯、黑河、齐齐哈尔和农垦总局,分别占全省后备耕地资源面积的16.22%、12.70%、12.05%和28.03%。黑龙江省以可开垦荒草地和可开垦沼泽地为主要后备耕地资源,可开垦荒草地主要分布在黑河市、伊春市、农垦总局,可开垦沼泽地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市、森工总局和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和鹤岗市有部分可开垦滩涂,占47.22%和36.6%。该省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哈尔滨市、鹤岗市、鸡西市、黑河市、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有少量分布。可复垦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市、鹤岗市及农场、森工系统;可复垦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双鸭山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和黑河市;可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市和绥化地区。
吉林省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白城,占全省后备耕地的76%,以盐碱地为主,其他区域分布较少。可开垦荒草地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和延边州等地;可开垦盐碱地主要分布在白城市,长春市、四平市和松原市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可开垦沼泽地主要分布在吉林市,白城市;可开垦滩涂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和白城市;其他可开垦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长春市、白城市。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比较少,主要分布在延边州,占全省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46.85%;其次是吉林市,占全省的23.62%,通化市、辽源市和长春市也有少量分布,分别占全省的15.24%、4.94%和4.78%。
辽宁省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锦州、沈阳、朝阳和阜新,分别占全省后备耕地资源的22%、17%、11%、11%,其他区域也有分布,但数量较少。辽宁省的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以可开垦荒草地和开垦滩涂为主,分别占辽宁省后备耕地资源的39%、37%。可开垦荒草地主要分布在沈阳市、锦州市、阜新市和朝阳市,分别占全省可开垦荒草地的23.20%、15.19%,14.93.16%;可开垦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锦州市、阜新市,占全省可开垦盐碱的比例分别为57.90%、37.68%。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抚顺市分布最多,占全省可复垦土地的42.94%;其次市阜新市和铁岭市,分布占34.69%和8.61%。
(三)重点区域分布特征
按重点区域分布来看,三江平原是后备资源分布最多的区域,占全省后备耕地资源的30%,占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的13.9%;其次是松嫩平原,再次是辽河中下游平原,分别占全省和东北区后备耕地资源的23.6%、 11.2%、61%和 10.1%。
三江平原包括佳木斯、双鸭山、鹤岗、七台河、鸡西市所辖22个县(市),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千米,后备耕地资源7.79万公顷。该区又分为东部农业区和西部农矿区两个二级区。其中,东部农业区荒地资源较多,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全省耕地后备资源重点分布区域。但由于地势低洼,形成大片湿地,也是我国重点湿地分布区,但根据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规定,三江平原区域内的沼泽地、滩涂,以及低洼处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的荒草地均属于湿地范围,不得进行开垦,因此,将减少一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面积。西部农矿区域内有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四大煤矿,多年开采形成的挖损塌陷地较多,是全省可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重点区。
松嫩平原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所辖32个县(市),土地面积11.6万平方千米,后备耕地资源6.26万公顷。该区又分为东部农业区和西部农牧区两个二级区。其中,东部农业区由于开发较早,土地利用率高,已无大片荒地可开垦;西部农牧区尚有一部分荒草地和盐碱地可开发利用,但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土壤盐分多,开发利用不当容易引起土壤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包括沈阳市、铁岭市、鞍山市、海城市、盘锦市、营口市、辽阳市、锦州市、阜新市等地,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56.44万公顷,超过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该区是由辽河及其各支流形成的现代冲积平原,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间低。非地带性土壤构成土地肥力的核心,依存于丘陵阳坡的为棕壤性土或棕壤,丘陵阴坡为棕壤,台地多分布黄土状棕蜒和草甸土,除了北部有面积不大的地带性黑土及棕壤外,整个平原大部为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潜育草甸土及沿河流一带沼泽土组成,平原西部局部地段还有碱土等,该区的非地带性土壤构成了土地系统中的土壤肥力库。
(易小燕: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管理创新团队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