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耀西:系统发展都市农业 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夏耀西:系统发展都市农业 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字体: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不仅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丰富城市建设内涵也起到重要补充。为此,大力发展都市农业非常必要。

  一、都市农业内涵与功能

  都市农业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城区、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都市农业不等于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代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产业园、农场等,是现代农业的集中体现,但不是都市农业。都市农业不是城郊农业,都市农业是从功能上定义的,而城郊农业是从区位上定义的。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主,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只是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市民体验为主。都市农业也不是工厂化农业,工厂化农业是一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方式,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连续作业、摆脱自然界制约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都市农业是社会经济、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农业产业形态。我国社会经济与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具备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如果系统谋划,创新思维,全面推进都市农业发展,不仅将为我国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抓手,也将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内涵和新方法。都市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拓展农业领域,扩大农业就业以及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而且能够丰富市民生活,优化城市生态,美化农村环境。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例越来越低,如何将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变成对农业的消费,扩大农业消费占比,都市农业可以大做文章。

  都市农业主要功能是休闲体验,但其生产功能也非常可观。我国现有阳台面积约11亿平方米,屋面面积约98亿平方米,如果利用50%面积,约54.5万公顷,相当于几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同时都市农业种植品种以蔬菜瓜果为主,种植方式以设施为主,种植效率为大田的3-6倍,而且蔬菜瓜果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这与大宗农作物不同,将劳动密集型农业分散到城市市民休闲体验之中,不占用农业产业劳动力。蔬菜瓜果含水量74%-96%,向城市运送1吨蔬菜瓜果,就相当于通过车辆向城市运送约0.85吨水。都市农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节约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都市农业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已经达到发展都市农业所需要的收入,但为什么都市农业发展没有进入快车道?主要问题是都市农业发展定位不清,需求模糊,模式单一,技术落后,不成体系。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如何吸引都市市民广泛、深度参与农业着手,设计产品、模式以及技术支持。从供给侧入手,为各层次、各年龄段市民提供消费模式与产品。

  我国目前都市农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嘉年华、采摘园、农家乐,还有比较零星的阳台农业和社区农业。农业嘉年华在几个一线城市效果比较好,对都市农业启蒙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规模小,城市覆盖面有限,且为阶段性,市民不能持续体验与消费。采摘园是最接地气一种都市农业,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采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消费时间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持续深度吸引市民体验与消费。农家乐起步早,发展快,但以提供农家饭和民宿为主,没有深度挖掘对农家生活、劳作方式以及农家文化的体验,消费模式单一;同时,由于农家乐经营管理还不规范,农家乐发展后劲不足。阳台农业和社区农业有一个时期非常看好,也出现一些良好势头,但目前为止市场还是没有培育起来,主要问题是技术不成熟,服务不配套,绝大部分消费者尝试后,以体验不佳而无疾而终。

  三、都市农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思维,系统拓展都市农业内容

  按照都市农业内涵与功能,都市农业系统设计应遵循最大化为都市市民提供体验、消费的条件、环境和产品,让市民能够长期、持续参与农业。所以,都市农业系统应考虑日常性农业体验和阶段性农业体验。日常性农业体验包括阳台农业和社区农业,市区农业主题公园和农业城市综合体;阶段性农业体验包括农业嘉年华、采摘园、农家乐、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日常性农业体验与阶段性农业体验互为补充。

  阳台农业是以家庭为对象,利用阳台光和热种植适合小空间生长的作物,目前有传统的土培和较先进的水培、雾培模式。土培模式效率低,对室内清洁有一定的影响,土传病虫害严重;水培、雾培比较适合室内种植,但技术要求较高。阳台农业适合出行不便,但对农业有兴趣的老人,以及有经常性参与农业生产欲望的市民,特别是对于有大阳台或大露台的居民尤为适合。

  社区农业是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如社区室外公共场地、屋面和地下室人防空间建设社区小菜园。通过挖掘社区闲置空间,因地制宜构建温室、植物工厂以及露天菜园,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增进邻里关系。社区农业需要社区与物业管理机构共同推进,规模较小的社区农业可由社区成立自发组织管理、运行,较大规模可由相关企业负责开发管理。社区农业与阳台农业实现联动与互补,社区农业为阳台农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

  农业主题公园是从城市层面布局专门农业题材公园,也可局部布局农业题材园区,特别是郊野公园。主要功能是在城市中传播农耕文化,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教育。北京市的北坞公园是以水稻为题材的典型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参与度极高,不仅传播了农耕文化、丰富了公园内涵,而且稻米收入也补充了公园管理支出。

  农业城市综合体就是在市区或近郊区以垂直农业为载体,建设以农业为元素,从生产到消费的综合体建筑,供市民休闲、餐饮、娱乐。在这里既能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又能感受丰收的喜悦,既能目睹食品来源、又能品尝食物美味。农业城市综合体建筑功能以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消费体验为主线,涵盖典型农作物、畜牧和水产生产,既有传统方式,也有现代高科技模式,既可参与体验,又可目睹参观。农业城市综合体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天候缩微生产环境,也为城市市民提供全天候休闲娱乐消费场所。农业城市综合体也可以为农业科研活动提供试验场所。

  农业嘉年华向郊区进一步拓宽,在以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在每一品种收获季开展一次嘉年华。如草莓熟了就以草莓为题材开展嘉年华,西瓜熟了就以西瓜为题材开展,还可以推广到大宗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一个城市在不同区域布局几个农业嘉年华,每年开展3-4次,对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将起到较大作用。

  采摘园需进一步扩大采摘种类。一般采摘多为瓜果类,一个时点上通常只有一种瓜果可被采摘,但蔬菜通过设施化种植基本可以实现常年供应。所以,采摘园可以增加蔬菜采摘,一方面增加市民单次采摘数量,另一方面增加来园采摘次数。

  城市市民向往返璞归真田园生活,但又离不开城市便捷生活、工作环境,农家乐是市民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拓展农业农村就业和收入,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都市市民的深度介入,为农村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活跃农村气氛。目前农家乐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规范性、延伸经营范围上下功夫,特别是农家文化和生活、劳作方式体验。

  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是在优势农产品生产腹地开辟体验园,以极大的生产规模形成强大的感观震撼。如东北水稻生产区、黄淮海小麦生产区等,在种植和收获季节开展体验活动,并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与。

  (二)科技引领,着力突破限制都市农业发展关键技术

  都市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领域,科技含量大,技术门槛高,需要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在一些制约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需要集中攻关,引领都市农业快速发育,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前限制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是适合室内生长环境、美观、多年生的作物品种极少,耐弱光、耐干燥的品种少。像草莓,其株型、果实极其美观,且花期较长,非常适合阳台、社区农业,但目前品种无法适应较干燥地区室内种植;像黄瓜,花冠极其漂亮,果实随摘随食,极其适合阳台及社区农业,但目前品种大都喜光,难以适应采光不佳的阳台种植。多年生作物品种特别适合观赏性种植,但目前只有西红柿和薯类能够较好地实现多年生种植目标。为此,需加大作物品种定向培育,选育一些适合阳台、社区农业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二是适合普通市民开展种养的成套设施少,特别是既智能又美观的设施缺少。作物种植技术性强,一般市民短期内很难掌握种植要领,尤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没有土壤缓冲,极易失败。为此需要研发智能化成套设施,基本实现“傻瓜式”种植,同时兼顾美观和易维护。

  三是缺少无毒或低毒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都市农业最大特点是市民体验,人员密集且近距离接触,有些还在较封闭环境种植,病虫害防治需要绿色防控。不仅需要研发轻便易用的土壤和种子消毒器材和方法,还要研发无毒或低毒防治药物,大力研发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

  四是缺少针对都市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只要种植就会产生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好,随着都市农业发展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都市农业废弃物主要有秸秆、土壤、营养液、基质等,必须实现循环利用。如秸秆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分解熟化成有机肥,土壤、营养液、基质需要消毒、营养成份平衡补充后重复利用,需要研发轻便易操作的设备和药剂。

  五是缺少都市农业规划设计技术。区域都市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布局各类型都市农业等,涉及农业各学科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各门类。针对单体都市农业设施,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如农业城市综合体,不是简单的城市建筑,是一个集种养、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设施。所以都市农业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技术,需要集成组装,形成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三)政策扶持,大力培育都市农业新兴产业

  都市农业是一个新兴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需要得到一定的政策扶持才能较快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与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进入都市农业市场,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和市场培育。都市农业对产业来说是新兴业态,对市民来说非刚性需求,需要从供给侧提供更多、更适用的产品和服务,特别需要加大示范引领,拉动市场需求。在产业培育初期需要财政给予适当资助,特别是要对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以及规模化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加大财政经费补贴。

  二是将都市农业纳入城乡规划建设体系。都市农业依托城市或城郊,但其建设有别于一般建筑和景观园林,都市农业需要大力发展垂直农业设施,其规划性质一直游离于建筑和设施之间,处于模糊地带,无法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农业主题公园需要建设相应农业设施,但公园用地性质为城市绿地,农业设施建设受到规划限制;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和农业嘉年华需要建设相应服务设施,但绝大部分体验园和农业嘉年华园区均为农业用地,不能用于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农业和阳台农业更需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考虑供水供电以及废弃物集中处理等。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将其建设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统筹协调、绿色发展。

  三是进一步规范都市农业产业。都市农业为综合性产业,行业交叉性强,既有农业产品,又有休闲体验,既涉及农业本身,又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其范围广,涉及面宽,需要加强规范性管理,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农家乐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体验农业、农村最好方式,是带动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最好抓手,农家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国家制订了相关标准,因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硬件配置与服务管理五花八门,卫生和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家乐规模化发展。为此,需要系统研究都市农业涵盖内容,重点有序推进产业规范化,从产品到服务纳入政府和行业有效监管。

  都市农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需要创新理念,系统推进,培育健康市场。做大做强都市农业产业,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城乡生态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农业科学基建局副局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