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洲:用好“三方面军”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在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方面,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各级各部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推行全程管控、标准化生产,积极治理当前突出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效,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显着提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从2001年的60%左右到现在已稳定达到97%以上,农产品消费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基于发展的阶段性原因,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更何况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愈发复杂多变,违法手段花样翻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舆论场中声量较高的热点话题。因而,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即使是1%的问题也必须要用100%的努力去解决,让人民吃得放心、安心、顺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充分有效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主力军”的作用,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截至2018年底,全国建设部省地县4级质检机构3293家,主要产区乡镇也配备了快检设施,检测人员达3.2万人;建立了105家风险评估实验室,148个风险评估实验站;全国所有省、88%的地市、75%的县、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达11.7万人;286个地市和2378个县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人员达到3.2万人。要保卫全国13.9亿人“舌尖上的安全”,也许这20万大军力量有些薄弱,但这是我们的有生力量,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正规军”“主力军”“生力军”,必须增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深入谋划和推动出台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同向用力、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汇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盟军”,构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的统一战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一家的事,也不仅仅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及收获、贮存、加工、运输、包装、保鲜、销售乃至消费等相关的各环节,环境保护、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农资产销、农业生产、加工仓储、运输保鲜、包装装潢、市场销售、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各行业,是产地安全、投入品安全、生产过程安全、收获贮存加工安全、包装运输保鲜安全,以及烹调消费安全等的总集合,涵盖农业、卫生、食安、质监、工商、科技、教育等各部门,要联合发改、财政、卫生、市场、科技、教育等“同盟军”大力支持、共同参与,构建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的统一战线,加强沟通协调,联防联控,协同作战,严格产地准出,严控市场准入,确保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生产、安全营销、安全消费。
扩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民兵队伍”,打造共贯同条、共相唇齿、共治共享的命运共同体。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可以置身事外的人。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兵”是胜利之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监测发现,不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舆情事件大多由网络谣言引燃,网络的能量是巨大的,如果放任其负能量爆发泛滥,其破坏作用不容小觑。如果能引导好、沟通好、协调好、利用好,将网络“水军”转换成增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后备军”,将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巨大动能,对有效发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力破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消解网络戾气,化解公众疑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引导媒体、专家、公众(网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汇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正能量,打造共贯同条、共相唇齿、共治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强大的全民监管、群防群控社会合力及工作格局,打一场全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战役,实现依法监管、科学监管和群众监管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