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翔:关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建议案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黄鸿翔:关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建议案

【字体: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已于2011年3月3日下午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此次政协会议会期十天,其重要任务是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本网将陆续刊登我院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提案,供广大干部职工参阅。

    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到2030年,人口预计为15亿,粮食需求为12600亿斤,按95%自给率计算,粮食产量应达到12000亿斤以上。如果能够保持18.2亿亩耕地面积以及12亿亩粮食生产用地面积、15.8亿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也需要由现在的330公斤/亩提高到385公斤/亩。这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耕地不仅人均数量少,质量也偏低。主要表现为:一、土壤肥力低,以重要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来进行比较,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及欧洲同类土壤的一半。不论是氮磷钾还是中微量元素,都存在大面积的缺素面积;二、障碍因素多,我国的耕地中土壤侵蚀面积占38.7%、盐碱化面积占4.24%、存在潜育层的面积占3.47%,过酸或过碱的面积占8.3%;三、抗灾能力弱,耕地中平均每年受旱或渍涝的面积分别占36.3%和6.66%;四、退化现象严重,如土壤耕作层平均厚度已经由22厘米降至16.5厘米,西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东北黑土的黑土层减薄、有机质下降,发达地区土壤污染蔓延等等。

    在耕地质量低的条件下,为了追求产量,只有加大投入,以高投入取得高产出,这也就是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消耗了世界33%的化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我国农民收入低下,而农产品价格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是困难的,因为再增加化肥等物质的投入,产量增加有限,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却会加剧;依靠推广作物良种及改进其他农业生产技术,效果也受到极大限制,我国4大作物的平均实际单产为302公斤,只略高于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3公斤的一半,不到高产记录980公斤的1/3,表明大部分耕地的肥力状况满足不了高产品种的需要,难以发挥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必须在保证耕地面积不下降的同时,大力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农田。

    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包括:

    提高土壤肥力:也就是是培肥土壤,包括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与保水保肥能力等。

    排除障碍因素:主要是土壤改良,包括排除盐碱,调节土壤酸碱度,治理土壤侵蚀,消除不良土层(如潜育层、砂礓层)等。

    提高抗灾能力:包括改善排灌条件,提高土壤抗旱排涝能力等。

    改善环境条件:包括道路与林带建设,地块整理与土地平整等。

    如上几个方面内容应该全面落实。假如我们把农田基本建设理解为单纯的水利建设,固然可以提高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但如果土壤没有得到培肥,特别是存在障碍因素的农田,障碍因素没有得到排除,产量仍然不可能得到大的提高。

    我国已有30多年没有大规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不管对当年的“农业学大寨”如何评价,但现在还在吃“农业学大寨”的老本。这些年的农田基本建设除了投入不足以外,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导致进行的若干农田建设均为分散的单项措施,未能以培育高产稳产农田为目标综合进行,致使高产稳产田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增加。近年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提出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真诚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落实中央精神,加大投入,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全面进行提高土壤肥力、排除障碍因素及改善农田环境条件的各项工程,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此,建议:

    1、由发改委牵头,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制订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实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工程。

    2、财政部门加大投入,稳定支持。

    3、为确保工程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应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工程的科学指导,应跨部门组建专家组负责制订技术规程,并在实施规程中进行技术指导。

    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工程以2030年前建设10亿亩高产稳产农田为目标,实施区域以中东部粮食主产区为主,也应包括西部的耕地退化严重或环境条件恶劣、粮食严重短缺的区域如半农半牧区、内陆灌溉农区、黄土高原及西南岩溶地区。

农业科学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员 黄鸿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