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之:关于科学促进我国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刘凤之:关于科学促进我国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

【字体: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已于2011年3月3日下午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此次政协会议会期十天,其重要任务是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本网将陆续刊登我院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的提案,供广大干部职工参阅。

    非耕地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沙漠、戈壁滩、盐碱地、旱砂地、荒山坡地、沿海滩涂等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上,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进行生产,使原本不适于耕作的土地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农业产业发展方式,是解决果菜等经济作物与粮争地,有效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着名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院士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在占我国国土面积45.58%的荒漠化土地上开展第六次产业革命,运用知识密集的综合尖端农业工程技术,大搞阳光沙产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大农业生产”。非耕地设施农业是目前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实现非耕地高效农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即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节水技术及材料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使非耕地农业发展成为可能。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我国85%以上的土地资源为非耕地资源,其中沙漠和戈壁滩等荒地面积已占到陆地面积的七分之一;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公顷(14.9亿亩),其中适于开垦种植农作物、发展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木的土地至少约有3530万公顷(5.3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这类非耕地土地资源开发程度低,开发潜力大。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十分缺乏,人均耕地仅1.16亩,与世界人均耕地5.5亩相差很大,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此,科学合理地开发非耕地资源、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是我国耕地保有量保持18亿亩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非耕地发展高效农业国外成功的典型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气候干旱、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但由于其多年来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科学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使其在蔬菜、花卉等园艺产品和其它高档农副产品的出口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其拥有各类温室3000多公顷,年产鲜花10亿支以上,花卉出口占世界前三位。在国内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宁夏等在戈壁滩、沙漠及不适于粮食作物生产的荒坡地等发展设施园艺(主要为蔬菜、果树、食用菌等),在“多采光、少用水、高效益”发展农业产业方面已初步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成功模式,例如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及张掖市临泽县等地的沙漠和戈壁滩等非耕地上,积极推广应用“非耕地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近万亩,亩纯收入达万元以上;甘肃天祝县在戈壁滩上成功推广的设施葡萄延迟栽培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等地的戈壁滩和盐碱地上积极推广应用“非耕地葡萄高效种植技术”和“非耕地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等非耕地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面积一万余亩,其中非耕地葡萄种植亩纯收入达万元以上,非耕地设施果树种植亩纯收入达2-3万元。

    积极科学推进我国非耕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科学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可以有效增加农业土地资源,我国新疆、甘肃和宁夏等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2.3%,其中沙漠、沙化土地、戈壁滩、盐碱地等非耕地土地资源面积很大,而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7%,大力开发我国西北地区非耕地土地资源,科学发展非耕地高效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质量,增加可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对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布局、保证可耕地粮食生产,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二是非耕地高效农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我国耕地保有量坚守18亿亩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粮菜、粮果等争地矛盾,为社会提供优质蔬菜、果品和木本油料等,有效解决“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也可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三是非耕地高效农业的科学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非耕地资源的光热资源优势,并且有效节约能耗,发展低碳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如我国新疆、甘肃和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滩、盐碱地等非耕地不仅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而且大多无污染,在全国各地气候生态环境中极为突出,是全国其它任何地区光热资源不可比拟的,为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四是非耕地高效农业的科学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现代组织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水平,有效提高我国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显着提高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

    科学促进我国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1、做好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做好我国不同区域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是科学促进我国非耕地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应在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水、光、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投入,产品销售市场及运输条件,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模式,技术支撑和发展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统筹前提下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并将此规划内容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建议制定在符合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属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的非耕地高效农业生产园区, 投资者对该土地具有长期经营和使用权,并可继承和转让等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非耕地高效农业。

    2、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非耕地高效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可耕地农业相比,非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比较恶劣,一般需建造栽培设施、节水灌溉设施和局部土壤改良(基质栽培)等,造成非耕地高效农业的资金投入远高于可耕地农业,因此,在非耕地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制定有利于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优惠政策,主要水利基础设施和栽培设施等建设的补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

    3、加强技术研发,为促进非耕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是促进非耕地高效农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大对非耕地高效农业的科技立项工作,组织联合技术攻关,集中研究解决不同区域非耕地高效农业栽培设施的设计与建造、适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非耕地土壤改良及栽培基质的研制、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专用肥料的研制、非耕地集雨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不同区域非耕地高效农业的抗旱、抗寒、抗霜冻、节水、高产及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4、出台对从事非耕地高效农业的龙头企业及产业化合作组织的鼓励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非耕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实现非耕地高效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5、建立非耕地高效农业综合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建立非耕地高效农业综合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是促进非耕地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基层技术人员与时俱进,掌握农业现代生产技术,加快非耕地高效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的进村入户和推广。

农业科学果树研究所所长、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协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凤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