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洲:食品质量安全相对论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家观点

李祥洲:食品质量安全相对论

【字体: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毋庸讳言,现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隐患,然而虽然还有许多必须规范、值得改进、需要提高的地方,但“什么都不能吃了”就有些危言耸听了。有那么一些网络媒体为博眼球,或捕风捉影或想当然甚或罔顾事实胡乱炒作爆料,肆意刺激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甚至要求食品“零风险”,要对食品质量问题“零容忍”。其实,除了徒增恐慌、混乱之外,这样的“网络民意”并没有太多的“剩余价值”。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个面,食品质量安全也是相对的。那些所谓的有毒有害元素,本身也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大千世界物质的必需元素。如果没有了这些元素,物质世界也许就不复存在。如果没有了这些元素,我们甚或会产生某种缺素病症。如此,绝对的安全也就成了不安全。其实,这些“有毒有害”的元素在微量或痕量的情况下并不都是有毒有害的,只有超过一定的量才有毒有害。这正如我们生病吃药一样,是药三分毒,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就是苦口良药,超过一定剂量就是要命毒药。这个剂量就是标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限量规定的食品就是安全的。
    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对性,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及生产条件、消费者的饮食素养丰度等有差异。所谓不得检出,也不过是时有的科学认知、技术设备和人力水平检不出罢了,但“危害”始终客观存在。因而,不是过去的食品安全,现在的不安全,也许那时候的技术条件检不出,我们对很多有毒有害物质甚至还认识不到有危害。现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非法添加的更多了,问题事件似乎也比以前多,但有些问题事件是需要法律调控的,需要生产经营者起码的道德良心保证。“地沟油”、“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这些产品本身已经不需要用标准去判定,我们对这样的产品应该零容忍。而对其他更多的食品,如今检测检验技术水平提高了,监管力度加大了,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风险,应该说现在比过去更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对性,国外和国内都一样,也不是国内食品不安全,国外的就很安全。我们承认,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较先进,质量水平可能要高一些,但那些发达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经历过一个时期的混乱和阵痛,而且至今仍是各国民众极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何况国外大企业的洋品牌,因为其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危机公关能力,化险为夷的情况也不少见,洋品牌并非绝对安全。加之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即使同一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生活习性及耐受性等也有差异,因而,对所有人群来说,食品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相对的安全。更何况,盲目夸大洋品牌的安全性,对自己民族产业品牌吹毛求疵,本身就有偏颇。
    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对性,还在于食品来源的复杂性。我国至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我国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而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确保粮食丰产是必要的技术措施。农药对植物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必不可少,因此农药残留也就不可能是零。特别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由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加上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参差不齐,造成了监管的困难。从科学角度来说,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通过一些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把危害产生的风险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
    食品安全是相对的,我们必须要有这种心态,否则我们就会失去理智。我们需要的是共同营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科学合理的标准限制,严格高压的法律约束,自觉的良心生产,健康安全的消费选择。如此,方有安全可期!

(作者系农业科学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