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依托农业科学农田灌溉研究所,站长:王和洲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段爱旺研究员。
科研条件
商丘野外站技术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专业宽泛的研究队伍,专业包括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环境科学、农业水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气象学、分析化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应用数学等,固定人员25人,其中科技人员17名、行政管理人员3名、科研辅助工人5名。科技人员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7名、助理研究员4名,其中有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农业部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河南省优秀专家4名。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1人,45-50岁的6人,30-45岁13人,30岁以下的5人。现有5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
商丘野外站的仪器设备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8年新增仪器设备18台套,包括自动气象站2套(VAISALA自动气象站和PC-3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叶绿素仪1台,光合作用仪2台,根系生态监测系统1套,Baps土壤碳氮循环监测系统1套,原子吸收光谱仪1台,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台,双探头土壤原位盐分计2台,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1台,电子分析天平2台,时域土壤水分计2台,中子水分仪1台,ZS—02型蒸渗仪1台。新建控制面积1300m2的轨道式自动闭合防雨棚2座,48个土壤水分测坑,1座700m2连栋温室,1栋1200m2试验楼,耕作播种收获相配套的农机具3套。
“十一五”结题10项,主要包括“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平台建设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等。目前在研课题4项,包括农业部公益行业科技专项、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林业局公益行业科技专项、河南省GEF项目。预计“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承担“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73项目等10项。
研究方向
在已有农田水分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农田和农业生态系统资源合理配置、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实现农田水分研究的空间尺度转换,即由农田水平衡、水循环研究为主向农田生态系统水平衡研究的转换,实现由农田生态系统的研究为主向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过渡,其建设目标是建立黄淮平原农田生态环境定位点,对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进行长期综合观测和研究,揭示其不同时期农田生态系统及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因,建立该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健康指标体系。其任务是为农田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为黄淮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提供示范模式和配套技术,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新建南路25号
邮编:476000
电话:0370—2293905,0373—3393401
传真:0370—2293905
Email: whzh6204@126.com
科技部专家组成员考察商丘野外站气象观测场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