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尔沁牧草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1-06-22
“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挂靠在农业科学草原研究所,2009年被农业科学命名为农业科学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该站是在始建于1989年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的基础上扩建形成,已有20多年的长期观测实践和经验,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科学观测数据。
试验站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约30km的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5′,北纬40°36′。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1065m,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
试验站占地面积14 hm2,建有生理实验室、抗逆性评价试验室等,有生活用房456m2,温室、旱棚、网室600m2,农机具库203m2,晒场500m2,农机具10台(辆)。试验田配有机井及喷灌设施、田间道路、试验区围栏等设施。
依托本试验站承担的重点项目有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项目、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有关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目前共收集保存了我国北部9个省(区)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个国家的600份多年生及无性繁殖牧草种质资源,隶属10科49属152种。在资源共享方面,承担着繁种、供种任务,仅2000~2010年统计共向国内外86个相关科研及教学单位提供利用种质材料3968份,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及博士生、硕士生论文的研究材料,部分用于推广利用,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奖成果5项,鉴定成果1项,出版相关着作15部,发表论文及撰写重要研究报告57篇,申请专利1项,2名博士和10名硕士研究生已在该站完成学位论文。另外,每年还吸引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来站内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试验站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办站方针,积极支持客座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本站立足于我国北方牧草种质资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我国北方野生、珍稀、濒危及农作物近缘植物的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及无性繁殖牧草的保存技术研究;牧草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研究;牧草种质资源实物与信息共享研究;同时开展对周边环境的长期野外数据监测。目标是逐步建成开放性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和野外观测基地,将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个标准统一、体系完备、技术先进、运转高效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
试验站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约30km的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5′,北纬40°36′。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1065m,年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无霜期130天左右。
试验站占地面积14 hm2,建有生理实验室、抗逆性评价试验室等,有生活用房456m2,温室、旱棚、网室600m2,农机具库203m2,晒场500m2,农机具10台(辆)。试验田配有机井及喷灌设施、田间道路、试验区围栏等设施。
依托本试验站承担的重点项目有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项目、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有关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项目。目前共收集保存了我国北部9个省(区)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个国家的600份多年生及无性繁殖牧草种质资源,隶属10科49属152种。在资源共享方面,承担着繁种、供种任务,仅2000~2010年统计共向国内外86个相关科研及教学单位提供利用种质材料3968份,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及博士生、硕士生论文的研究材料,部分用于推广利用,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获奖成果5项,鉴定成果1项,出版相关着作15部,发表论文及撰写重要研究报告57篇,申请专利1项,2名博士和10名硕士研究生已在该站完成学位论文。另外,每年还吸引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来站内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试验站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办站方针,积极支持客座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本站立足于我国北方牧草种质资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我国北方野生、珍稀、濒危及农作物近缘植物的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及无性繁殖牧草的保存技术研究;牧草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研究;牧草种质资源实物与信息共享研究;同时开展对周边环境的长期野外数据监测。目标是逐步建成开放性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和野外观测基地,将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个标准统一、体系完备、技术先进、运转高效并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重点野外观测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