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依托于农业科学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农业部畜禽病毒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家畜疫病是猪、牛、羊等家畜各类病原性疾病的统称,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畜牧业、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我国家畜疫病的防控水平,促进防控技术的进步,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家畜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实现防控技术与产品的创新,为国家防疫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资源平台。
实验室按病原类型分工开展研究,设立口蹄疫、传染病、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研究单元,主要研究方向:1、病原功能基因组学;2、感染与致病机理;3、病原生态学; 4、免疫机理;5、疫病预警和防治技术基础。
实验室自建设以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显着进展是:1、口蹄疫研究方面,针对Asia1型和A型口蹄疫在我国的突然暴发,迅速查明了病原及其流行范围,研制出疫苗和诊断试剂,有力扼制了疫情蔓延;通过广泛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鉴定,发现了猪O型口蹄疫变异株,从而解释了田间频繁发生的免疫无效现象,筛选并推荐了疫苗种毒,稳定了O型口蹄疫的防疫局面;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家蚕表达系统研制成功口蹄疫基因工程口空衣壳疫苗,该成果是近年来口蹄疫新型疫苗研究的重大突破;利用分子设计和基因表达技术,研制出口蹄疫基因工程表位肽疫苗,其免疫效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为进一步开发其它疫病表位肽疫苗提供了平台;构建了口蹄疫诊断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技术平台,研制出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新技术8种,解决了国产诊断试剂短缺问题;建立了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高效拯救系统,发明2种新技术,为口蹄疫病毒致病性、宿主嗜性和免疫特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2、传染病研究方面,参与确诊了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并根据防控需要,研制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国际标准方法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检测技术,研发了小反刍兽疫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针对羊支原体病的严重危害,研制出诊断试剂和疫苗;针对我国猪病的肆虐,研制出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多种疫病的诊断检测方法,为净化猪病提供了技术手段。3、寄生虫病研究方面,在国际上首次确定动物梨形虫病的3种新病原和2个未定种;揭示了我国梨形虫遗传衍化关系,建立了分子分类系统;研制成功了猪嚢虫TSO18抗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弓形虫病代谢分泌抗原疫苗,创新了抗原制造技术,疫苗保护率可达90%以上。这两种疫苗属国际首创。
这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注册国家新兽药12个,授权发明专利24项,发表论文672篇,其中SCI论文103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7名,其中研究员20人,博士生导师15名。实验室十分重视引进优秀人才和及青年骨干的培养工作,引进杰青(长江学者)1名,吸引在海外学习的博士后3人和博士2人,另选派2人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实验室现有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6名,省部级专家9名。实验室有独立的实验楼二幢,大、小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各一幢,大型仪器设备近百台。
自2007年对外开发以来,实验室先后审批了三批共65项开放课题。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联合主办了家畜重大动物疫病的5次国内学术会议;4次国际会议;3次国际培训班。
在依托单位的支持下,实验室将围绕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从科学研究、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建成一个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政府咨询与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在国内外富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一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