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天地,成长在信息所
万物生长,时光流转,逢辰之年,得之我幸。
2012年,是我人生的新起点,走出了一直庇佑我的清华园,走进了需要亲手建设的小家庭;走出了科研一线的环境科学实验室,走进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的编辑部。人生进阶同步领域转换,不是转折,而是延伸。
2013年,崭新的世界张开怀抱,信息所在“进新馆、建新业、启新程”的征途里大放光彩,我在争做合格的农业学术期刊编辑的道路上刻苦奋斗。就是这样幸运,总能身处高端平台,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环境中汲取营养,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机遇中开拓眼界;就是这样幸运,总能遇到优秀团队集体,在科技前沿农业信息领域探索钻研,在国内一流的农科学术期刊编辑部修炼提升。于是,我的职业生涯从这里启航,农科事业的宏大梦想照亮年轻的心,集体的荣耀终将实现个人的价值,选择农科院信息所,就选择了坚持脚踏实地,力争锐意创新的征程!
回忆这十个月的成长,从思想到行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蜕变的深刻。
还记得入职培训报告会上第一次听到“祁阳站”的事迹,让我一下子想到在青藏支教那一年,一直激励我的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扎根基层,不畏辛苦,全心全意,奉献青春。这样精神的回响让我热烈盈眶,梦想的力量让我再受鼓舞,深深地为成为农业科研伟大事业的一份子而自豪,坚定了我对新环境的认同,提升了我对新事业的期待。
还记得素质拓展训练的时候,所里给我极大的信任让我担任学员班长,带领团队我不怕,担心的是这样一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所、人才济济的年轻科学家和科研服务工作者组成的队伍,会不会认可我一个“外行人”。可是,大家开放的心态与宽容的笑脸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发现,这样一群年轻人天生具有一种温暖的亲和力,更具有极强的团队合作力与凝聚力,在几天的相处中,团队让我更深入的认识了农科院,理解了农科事业,增强了自信心,更期待在具体岗位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后来有幸全程参与到英文版JIA十周年大会的筹备工作当中,这是我入职后最重要的一次任务。我深深的记得,开幕大会上李家洋院士即兴的全英文发言,那大科学家的风采让我感到多么惊喜和自豪;年逾八旬的张子仪院士连续两天都来会场做学术报告,那矍铄的精神、缜密的思维,那份对真理的坚持和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深感钦佩深受鼓舞;我们的执行主编耿旭先生,从来不像一般的古稀之人,他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精力充沛,执行力极强,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继而立志见贤思齐;还有很多国内外大专家大学者,待人接物谦和宽容,谈起科学问题严谨睿智。
于是,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选择在信息所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我的幸福也就在这里: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温暖的集体,一个广阔的平台。
我们编辑部是“娘子军”,也恰恰是这里,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母亲般的温暖和姐妹般的关怀,也恰恰是这里,让初入职场的我,就站在《中国农业科学》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辉煌历史的坚实平台上,在一群优秀的人中间,体会到了什么是敬业爱岗,什么是专精勤奋。
每天上班最早的,离开最晚的,都是年纪最长的老师和领导,他们在主持工作领导大家的同时,更用自己对业务的深钻研和高要求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编辑部同事绝大部分都是伟大的母亲,把家庭和孩子的大事小情都打理妥贴的同时,我看到的是坚守岗位,耐心细致,连续加班几周都毫无怨言,随身带着稿子随时办公都成为了习惯,只为可以尽早处理好稿件,只为尽快与专家沟通,只为工作上下游的进程可以流畅进行。
编辑部还有资深的编辑老师用专业的态度和开阔的视野为期刊的发展方向和每一期期刊的刊出质量把关,有极高比例的博士队伍坚持高水平的组约稿件和稿件编辑,有勤奋细致的版务人员兢兢业业,在重复琐碎的工作中成就高品质的期刊和期刊服务。
编辑部的工作也远没有我曾经想象的那样简单,常能看到同事桌上厚厚的专业书籍和最新的国外专业期刊,常能听到大家讨论某个科研专题的最新进展并不时开展对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的跟踪调研,也常常要为期刊发展研究搜集数据、统计分析。这个时候,我突然理解了,科研服务工作者也同时是科研工作者,在为一线科研服务的同时,必须以同样的科研热情武装自己,借着这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处于职业生涯的初级阶段的我受益不尽,尽管我现在做的还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但文字工作最磨练人的细心与耐心,助理工作最锻炼人的协调能力与执行力,数据挖掘工作最考验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我相信,在这样的优秀的团队中成长,我也可以成就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
就像8年的校园生活不断提醒我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回顾10个月来的日夜点滴,更为具体的要求就在耳畔:“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
就像之前旁听所里的职称评定答辩会的时候,我看到身边的年轻人是这样奋斗的:
能在不断跨越转换的工作内容中,克服适应期,坚持做科学研究,坚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具体工作,找到专业专长与实际工作内容的结合点,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
能在不耽误岗位工作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白天做编辑晚上当作者”的工作自觉,不断挖掘工作中的新思考新问题,科学分析,笔耕不辍,发表论文,分享成果;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业科技竞争环境,在信息化爆炸发展的今天,能够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快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与前沿科技接轨,扩展跨学科研究能力,找到科研项目创新点。
等等等等。
就这样,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中,我对“职业”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职”意味着脚踏实地,立足岗位,精益求精,磨练业务能力,达到岗位要求;“业”意味着仰望天空,开拓创新,将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统一起来,在事业奋斗中成就自我,在自我发展中推动事业进步。虽然此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小螺丝钉,但前面的战友已经做出了榜样,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这一流的平台上,又怎能不再一次鼓励自己,要训练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坚持 “求真务实的态度”、保持并不断强化“雷厉风行的作风”,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科研工作者这样光荣的使命!
精神的鼓舞永远都是行动的内源动力,但这不足以成就事业,还要有扎实的努力和合适的平台。如果说信息所是一艘大船,那我就是船上一名普通的水手。借大船出海,大船载我开拓眼界,走南闯北,到达理想的彼岸;而水手,就要不断地磨练自己,学习技能,提升业务素质,踏踏实实的和大家一起劳动,服务大船,更快更稳的前行。有了大船,水手才人尽其能,有了水手,大船才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大船成就了水手,水手同大船一起前行,事业由此发展。
我与信息所共成长,我与编辑部共辉煌,这是实现梦想的通途,这也是我的承诺。